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系统思考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系统思考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孙立群 杨广林…    文章来源:高等农业教育,2003 ,(1)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世纪,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涌现出来,其中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以及不可持续经济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影响全球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理性的思考,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对社会的未来施加影响。教育已被视为可持续发展前进的动力,并正在向着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向迈进,成为创造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重要领域,为此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观要有理性认识:

  1.整体和谐。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与前提条件是基于人们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人与环境不能彼此孤立,人类的发展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不能追求单方面的发展而破坏环境,以致损害他人。这种认识打破了教育的狭窄范围,而将教育放入大的系统中。反思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其本质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巨大冲突。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人类摆脱困境,认识到自身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必须保持与自然的协调,把自身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种协调并非人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要在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的动态过程中保持协调,实现良性循环,绝非顾此失彼。教育不仅使人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更要认识客观规律;不仅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要重视人的潜力的充分发挥、个性化与多样性。

  2.公平与普遍关怀。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要求对人承担责任和义务,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当前的生存问题,更要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问题;不仅要对人类自己负责,而且要对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负责,强调代际之间、国际之间的信任。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报告,提出学生应该“学会关心”,走出自我中心的封闭状态,关心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教育观表现为教育的民主与自由,实行无偏见的教育与学会处理、解决问题的公平方法。

  3. 讲求实效与透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植根于现实问题,涉及生活的本质,其目标是创建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模式,与人类生活共始终。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就应在所有人的思想中培养和平的价值准则,学会对复杂的现实日常生活判断与处理的策略,倡导有效、透明的原则。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指导下的教育,不仅是单纯的抽象理论,而且还是认识方法,具备可操作性,也注重结果。

  4. 创新与特色。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兼收并蓄,百家争鸣,提倡个性化的教育。各国教育从不同的立场与方法出发存在很大差异,但创新和特色是教育的必然选择,民族的、国家的教育才是大众的、全球的教育。也应意识到教育的改革与调整并非总是达到积极效果,“如果不经调整地实施教育改革,就可能导致进一步的畸形与不发达,如果在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实施同样的教育,就很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公正。”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要考察经济环境下的学校体制以及学校具体特点,而不能在市场与经济利益驱动下,盲目模仿与复制成功教育的特征。

  5. 终生教育与学习。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民主原则为中介,在促进公民的解放,充分考虑人固有的复杂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的潜能,充分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终生教育使受教育机会不再局限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某一特定阶段,而是由各种不同教育系统向处于人生各阶层、各阶段的人提供教育的连续不断地过程,通过终生教育,多数人得以参与生活、享受生活。教育是使公众认识人与环境、人类自身、人与社会的发展问题最佳途径之一,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的认识,充分发挥教育在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思想文化、科学领域的教育功能,彻底改变人们现有的行为模式,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教育意味着教育与时代俱进,与发展俱进。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实践
    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与探
    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初探
    从环境教育转向可持续发展教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