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 ![]() ![]() |
|
|||||
|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经济模式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牛文元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1 | |||||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之一,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生产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一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路线图,做到生产和消费“效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论述循环经济这一经济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倡导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多重利用性和废弃物资源化为目的,强调多环节、多组合、全过程的“清洁生产”,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和最少废弃”。 区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杂系统,也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所谓循环经济的概念,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长期进化的形成过程。一个成熟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取决于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所具有的稳定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与互相影响,最终产生出生态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其中的物质流、能量流的平稳运行与流畅互补。自然界中的各类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相应的状态、流动、反馈、抗逆、自修复等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具有自组织功效的和取得物质、能量损耗最小而系统实现优化的整体运行模式。 在分析自然生态系统的宏观构成中,一般均把一个生态系统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有机的成分。对于生产者而言,主要指地球上一切高级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即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地球第一生产力”。所谓“消费者”,是利用第一生产力的各种生物群体,例如食草性动物、食肉性动物、杂食性动物等,它们的规模和等级取决于生产者所能提供的承载力。所谓“分解者”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其生命过程中产生出的废弃物和死亡体,被有效降解和净化的过程。这些废弃物通过分解者(主要由微生物)的作用、重新变成营养物质,再去参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活动。一个成熟的、健康的生态系统会将这三者的互相作用纳入到一个整体的循环之中,即生产者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产生的废弃物又会通过分解者(即通常所称的“环境自净能力”)完整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效系统。 人类的社会经济运行同样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三大功能。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社会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已经无法完成三者之间的有机匹配与合理衔接,生产者和消费者越来越强,分解者越来越弱,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无法实现“人类向自然的索取必须由人类对自然的回馈”相平衡的核心原则,扭曲了宏观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因此,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从本质上要求恢复和重建“自然—经济—社会”的合理规则和运行路线。 传统经济运行方式遵循一种由“资源消耗—产品工业—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在这种经济运行方式中,人类通过对资源的粗放型经营和一次性利用,产生了以“高消耗、高投入、高废弃、高污染”为标志的传统经济方式。 循环经济从源头的减量化开始,实现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使区域的物质和能量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以“低消耗、低投入、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前景昭示,倡导循环经济是未来国际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必须将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进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工业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实施,从而有效地克服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与资源危机。我们正在经历从传统产业经济向新型循环经济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进程将对当前各个领域进行重大变革和结构重组。只有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协同进化,才能使循环经济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理想发展模式,并健康地推进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1日 第八版)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可实现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 中国的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 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色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防治土地退化 促进农业可持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