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文章正文 | ![]() ![]() |
|
|||||
| |||||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低代价发展之路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邱耕田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29 | |||||
所谓高代价的发展模式,是指代价的付出大于或等于社会进步,从而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发展问题。高代价的发展模式包括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和具有极端功利性质的思维方式。它具有3个突出的特征:在发展理念上奉行物本论,在发展目的上单纯追求经济指标,在发展过程上一味追求发展的速度和数量,结果在实践中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人的问题。可见,高代价的发展模式与传统的物本论的发展观是相适应的。由于一定的发展实践包括一定的发展模式并决定着一定的发展观念,受传统的高代价发展模式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必然形成一种传统的物本论的发展观,导致社会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代价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观念,需要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换言之,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实现由高代价的发展模式向低代价的发展模式转换,走低代价发展之路。所谓低代价的发展模式,就是把低代价发展“模式化”、“体制化”,在发展演进的特定时期,人们自觉选择低代价发展的方式、途径、原则和结果。低代价发展是付出的发展成本和所导致的消极后果最小或最少,而发展收益最大或最显著。低代价发展理念要求人们从代价的角度认识发展,从调控代价的角度实现发展,从而改变以往为发展而发展的片面做法。 当前,实施低代价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在总体上已进入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但另一方面,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和矛盾,发展中的代价也较突出。因此,我们在追求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对代价问题的关注和克服。关于低代价发展的优势,我们可以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去把握。量的角度表达的是发展收益与发展代价之间良性的逆向变化的数量关系,是一种“得大于失”的角度,反映的是发展代价最小化、发展效益最大化。质的角度又可分为两种,一是代价的角度,二是发展的角度。所谓代价的角度,是指代价的“低化”并没有导致发展效益的“低下”,通过代价的最小化付出,依然实现社会或社会某一领域、方面的显著进步。换言之,如果出现了代价的“低化”但同时又出现了发展效益的削弱或丧失,那么这样的情况是不符合“低代价发展”的本质要求的。所谓发展的角度,是指通过代价的最小化付出所实现的“发展”,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发展。它既包括社会的发展,也包括自然的发展,即不应以生态代价的付出来实现社会的发展;既包括当代人的发展,也包括子孙后代的发展,即不应以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潜力为代价实现当代人的进步;既包括个人的发展,也包括他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即不应以社会的分化和失序为代价来实现某一些人的发展;既包括社会系统某一领域的发展,也包括着其他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生态优先与科学发展 [原创]“三个到位”加强环境 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 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创建生态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构建 追求科学可持续地发展生产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沈阳持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