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雪灾对发展与安全问题的启示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大雪灾对发展与安全问题的启示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吕邦安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

  此次降临我国的雪灾范围之大、连锁反应之猛、危害之严重、抗御之艰难都大大出乎预料。作为一个历尽劫难、善于举一反三的民族,我们应该仔细想一想大雪灾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一、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还需要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几十年。产业结构落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状况尚未改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1.5亿农民工大军加剧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春节大迁徙”。我国交通运输进入多样化、便利化时代,但人均交通里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人均GDP排世界百位以后,人均少表明我们还是一个比较穷的国家。我国不仅现代化水平低,对现代化社会关联程度高、脆弱性强的一面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雪灾会导致煤、电、运、民生等连锁反应事先难以预见。我国仍是一个既发展迅速又比较落后的国家。我们一定要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

  二、切实加快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步伐。雪灾告诉我们,我国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2005年我国消耗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水泥10.5亿吨和氧化铝1561万吨,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8%、39.6%、31.8%、47.7%和24.4%,而当年我国GDP仅占世界GDP的5.6%左右。我国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重要战略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到1/3,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增大。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指数居世界前列,绿色空间锐减,生态系统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极端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因此,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我们在作规划、搞建设中似应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如把技术标准提高到百年大计,南部增加防严寒的准备,北方则增加防酷暑的规划;沿海地区建设要预置预防海平面上升的措施,也许“卡特林娜”式的飓风离我们并不遥远;逐步完善我国南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比如增大核电等的比例,适度缓解“北煤南运”的压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等因素,引导人口与经济在国土空间的合理均衡分布;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以大带小的原则,培育以各区域特大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群,加快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与住宅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为把农民工引进中小城市提供优惠条件,逐步缓解“春节大迁徙”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巨大压力。

  三、进一步把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路从应对传统安全为主转向应对综合安全为主。自美国的“9·11”事件和抗击非典的斗争以来,党中央就多次强调要强化综合安全观,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雪灾再次证明党中央关于维护我国综合安全的决策是非常有预见性、非常正确和非常及时的。

  抗击非典的斗争以来,我国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法制体系逐步完善,应急队伍体系基本形成,应急反应能力不断增强。如果没有前几年应急反应能力建设的成果,我们在这场空前的雪灾面前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损失,人民群众将蒙受更多的苦难。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日益增多的“预料之外”、日益严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相比,我国应急反应能力仍显薄弱,还有大量艰巨繁难的工作需要去做。要继续提高民间组织的安全救助能力和国民的安全意识。雪灾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国民素质的测试,应提倡政府与公民相互理解、相互分忧、相互感谢。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国民安全意识和民间组织安全救助能力强会明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努力加强发展与安全方面的国际合作。一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引进来”与“走出去”、利用国内外两种能源资源、沿海沿边内地开放等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发展。例如针对我国南部缺煤少油的情况,可考虑进一步加大与南部周边国家煤炭、油气合作,减少极端自然灾害发生时煤、电、运全面告急的危险性。二是进一步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可考虑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机制化合作,当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时,可自动启动与周边国家相互救助体系。针对世界气候变化引发环境灾难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系列世界经济风险,应积极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增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经济、能源资源、金融、环境等安全风险的能力。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我国能源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
    金宝瑜: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问
    环保型国家发展畅想稿
    环保市场与环保产业发展
    《瞭望》:坚持走文明发展之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
    拯救地球 延续文明:环境学家
    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