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经济的基本评价和发展展望

作者:王金南 李晓亮    文章来源:法制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23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王金南 李晓亮

  绿色经济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赋予了新的涵义和期待,而且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热点话题。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标、合理使用能源与资源为手段的一种平衡式经济形式,它所依赖的是绿色技术革命。绿色经济与我国提倡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绿色经济战略就从国际社会平台走入中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平台。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9 年 9 月 22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毫无疑问,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本文就绿色经济的理论范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绿色经济发展政策等谈点看法。

  1 绿色经济的概念发展及其理论范式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 1989 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英国绿色经济研究所(GRI)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以"绿色经济学"为主题的研究机构,出版《绿色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Green Economics),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根据 GRI 的定义,绿色经济学是一种支持人类与自然和谐互动,并尝试同时满足双方需要的经济学的方法。绿色经济理论包括一系列处理人与环境的内在相互关系的思想。绿色经济学家断言,所有经济决定的基础均应与生态系统有某种方式的联系,绿色经济是绿色运动对正统的主流经济学的挑战,已逐渐被世界公认为是气候变化问题、信贷紧缩、贫困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最佳替代解决办法。

  从 1990 年代开始,联合国环境署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统计署)就开展了绿色财富、绿色增长、绿色 GDP 核算等相关研究,但没有形成相应的分析技术方法,建立相关的模拟和预测模型,来科学合理的界定绿色经济的概念和分类,分析绿色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潜力。2008 年 10 月,联合国环境署(UNEP)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提出"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倡议,试图通过加大绿色投资等手段催生世界新的一次产业革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世界经济中的资源配置系统性偏差进行修正。2008 年 12 月 2 日,联合国环境署召开了《绿色经济行动倡议》(Green Economy Initiative)项目启动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绿色新政》(Global Green New Deal)专家会议。2009 年联合国环境署国家环境部长会议上正式提出绿色经济倡议,认为绿色经济可以在解决经济危机、创造就业机会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随后,绿色经济得到了 20 国峰会的支持,并写入了 20 国峰会的联合声明。至此,绿色经济就从研究学术层面走向国际和国家政策操作层面。

  立足于我国国情并迎合世界潮流,重点培育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环保产业为支柱的绿色经济产业体系,既是应对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提高国际"绿色竞争"的战略举措。因此,绿色经济应该是一种以绿色市场和绿色技术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生态化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新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状态。绿色经济将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如果说传统的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为特征的一种损耗式经济,那么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使用能源与资源的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的出现及其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广泛开展,标志着人类已经摒弃了传统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做法,转而形成了基于绿色经济、以福利最大化为准则的新价值观。

  绿色经济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可的内涵和外延。目前,学界多从两个角度尝试界定绿色经济:第一种是从学术理论层面自上而下地对绿色经济进行定义,考虑的大多是生态效率、资源效率、生态足迹、碳足迹等。从经济总量和成本角度看,资源消耗和环境消耗成本最小化的经济就是绿色经济,如从传统的 GDP 核算中扣除资源环境成本所得到的,都可以看作是绿色经济的产出,也就是绿色 GDP。从理论范式角度出发,绿色经济也可以定义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足迹、碳足迹都在允许范围约束条件下,扣除资源和环境消耗成本后经济净产出最大化的经济体,也就是资源、环境、气候等约束下的经济产出函数目标最大化;第二种是服务于实践操作层面,自下而上直接定义绿色经济的产业部门和领域,如 UNEP 给出的绿色经济主要包括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绿色建筑和可持续交通等 8 个领域。根据 UNEP 的定义推理,这些部门的经济产出越大,说明经济体中绿色的成分也越高。由于它把末端治理的环境基础设施、废弃物管理等都看成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成分,显然,这是一个不完美的绿色经济操作定义。国内对绿色经济范围理解体现在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绿色经济仅指环保产业,而环保产业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环保产业仅包括环境保护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和洁净产品四项,广义的环保产业除包含上述内容外,还包括涉及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洁净技术与洁净产品、节能技术、生态设计等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而广义的绿色经济,除包括上述产业和领域外,还包括诸如绿色消费与政府采购、绿色贸易与金融、绿色税收与财政、绿色会计与审计等除生产领域外的其他一些绿色的制度和行为。

  总体上说,经济理论界和产业界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均未形成统一的界定,这样就导致其发展状况难于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首先,对绿色经济所包含的具体领域和行业的争论,导致了进行国家间横向对比的困难。其次,由于绿色经济中某些领域与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行业并不是完全对应和存在交叉现象,比如以 UNEP 的绿色经济概念中所包含的8 个部门而言,诸如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建筑和交通等,并没有单独的完整的行业数据,对其研究只能局限于某些地区某些具体项目,使得基础数据难于获得,而且绿色经济与环保产业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都有待厘清,这就导致了计算绿色经济发展规模和预测绿色经济发展趋势的困难。所以,有必要形成一个国际公认的绿色经济的概念和范畴。

  如果说绿色潮流最近在国际上的兴起代表了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的话,那么绿色经济近年来在我国的探索和所受到的重视,更是代表了一种将科学发展观落在实处的政策制定范式的转变。新时期出现的收入差距、城乡差别、地区差异、污染加剧、气候变化和生态退化等新问题对原有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策范式提出了挑战,促进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志的新发展政策范式的形成和完善,而政策制定范式的变化,带动了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问题的界定,甚至诸如政策取向、政策制定和政策语言等方面相应的变化。

  2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根据上述绿色经济的理论范式和应用性的定义,我们可以采用两种评价方法来评价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绿色 GDP 核算体系来衡量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 GDP 核算体系可以看作整个绿色经济制度的基础,其可代替传统的 GDP 核算而成为今后经济发展所追求目标的"指南针"。根据我们可以操作的狭义的绿色 GDP 核算经验,狭义的绿色 GDP 是传统 GDP 扣除环境损失成本后的 GDP,可以作为衡量绿色经济产出的一个综合指标。目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已经完成了 2003-2007 年共 5 年的狭义绿色 GDP 核算,给出了 2003-2007 年全国以及31 省市区的虚拟治理成本以及环境污染损失占 GDP 的比例。研究表明,中国 2004-2006 年的污染扣减指数(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方法核算),分别达到了 1.72%、1.94%和 1.78%,而环境退化成本(采用环境污染损失成本方法核算)占地区合计 GDP 的比例分别为 3.05%、2.93%和 2.82%。无论是 GDP 的污染扣减指数还是污染损失指数,都远远超过了"十一五"环境保护投资占同期 GDP 1.35%的需求目标。换言之,中国 2004-2006 年的 GDP 中绿色经济比例分别是 96.95%、97.07%和 97.18%。由于此项核算考虑的只是狭义的环境污染损失成本,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资源消耗成本等都没有核算,因此,这一部分绿色 GDP 是非常狭义的绿色经济。

  第二种方法是以 UNEP 认定的绿色经济的 8 个部门为标准来衡量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状况。借鉴 UNEP 的绿色经济部门定义,参照现有的国民经济行业统计体系,对 2005 至 2007年度中国绿色经济产业和投资状况进行了核算,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目前绿色经济以及含有绿色元素的经济成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2005-2007 年间绿色经济产出分别达到了 1.53 万亿元、1.71 万亿元、1.98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已经达到 8-11%,对整个国民经济有举足轻重的贡献和影响力。其次,绿色经济产出的年增长较快,基本与同期 GDP 增长率一致;第三,在上述的 8 个绿色经济领域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交通领域在绿色经济中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可持续交通和环保污染治理投资增长最快,2005-2007 年间分别增长了 53.8%和 41.7%。可再生能源产业和环境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根据我们不完全测算,全国"十一五"期间绿色经济产业投资 6.08 万亿元。2008 年,全国的绿色能源投资达到 1060 亿元,太阳能光伏电池产品和产值分别达到 2000MG 和 1500 亿元,其中 99%产品出口,是世界最大出口国。2008 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 6560 MW,累计达到 12210MW,排名世界第二。在国际碳市场方面,中国已注册 CDM 项目年均减排量占全球份额超过 50%。在全球 4869 个清洁发展机制城市中,全国已经占到 2023 个。

  在强劲的环境治理投资驱动下,过去 8 年间中国的环保产业年均增速超过了 15%,远远高于 GDP 的增速。2008 年环保产业(包括资源综合利用)收入总额达到 8200 亿元,增加了 4.85 倍,已经占 GDP 的 2.76%,从业人员达到 300 多万。山东省近 10 年来环保产业年增长率均在 20%以上,2008 年产值已达 700 亿元。广东省"十五"以来环保产业收入总额年均增长率超过 30%。中国政府在 2009 年启动的 4 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拿出 2100亿元(相当于 300 亿美元)用于生态与环境保护。2009 年前 5 月,中央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增长 93%。这些都表明,环保产业正成为引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上述分析清晰地表明,我国既有发展绿色经济的强烈的现实需求,又有发展绿色经济的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有发展绿色经济的良好的政策导向。绿色经济理应而且能够成为我国应对经济和资源环境双重压力,在科学发展观政策范式下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引导力量。

  3 发展中国绿色经济的六点建议

  虽然在我国环境保护规划、能源发展规划以及林业规划、节能建筑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中,对部分绿色经济产业和部门的发展有所指引,但总体来说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仍不够系统、缺乏统一的政策引导。当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开展"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多部门紧密协作,促进绿色经济产业部门的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绿色化"发展,创造绿色服务和绿色就业,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有以下 6 点建议:

  第一,以绿色增长和绿色消费促进经济复苏。当前全世界正在针对金融风暴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反思,倡导绿色发展,从依赖于金融系统创造"无限的信用"来刺激透支消费、带动经济发展,转到进行大规模的环境和生态重建,以提供环保和生态服务来刺激经济和就业增长的经济形态上来。因此,绿色经济要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的战略部署来发展产业,真正为保增长提供投资领域,为扩内需提供发展空间,为调结构提供技术保障,为促民生提供绿色就业。

  第二,建立资源的绿色定价机制和定价体系。当今世界除了面临金融危机冲击,还同时面临着诸如能源、粮食和气候变化、水资源等多重危机。从表面上看,源于过量资源和资本的错误配置于金融、房地产和传统的化石能源等领域,而关乎重大的粮食安全、生态环保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投资;而从本质上来看,危机出现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的灵魂和信号灯-商品和资本的定价机制-也就是现有的价格体系出现了系统性的偏差,才导致了大量资源和资本的错误配置。所以,我国应借财税制度绿色化改革之际,建立环境税和碳税,加快改革资源税和消费税,彻底还原资源和环境的真实成本,通过市场自身调节来填补"资源和环境"这块价值洼地。

  第三,把绿色经济产业发展融入到发展规划体系中。在指导和引领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中,充分体现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在"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林业发展等各项规划中,在规划目标和指标中切实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在重点领域、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投资重点中,切实推动绿色经济概念项下各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国民经济整体绿化。这是中国绿色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四,完善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目前,与发展绿色经济相关的法律框架基本具备,如《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多部法律。鉴于绿色经济的地位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潜力,建议不一定专门针对绿色经济进行立法,但应加快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明确发展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之间关系,形成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在政策层面,特别要充分利用财政、税收、价格、金融、信贷等经济手段。

  第五,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绿色经济创新实践。绿色经济的实践模式在中国不是空白,已有一段时间的探索。发展绿色经济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以及节能减排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发展绿色经济不能沿用传统经济创新模式的"潜规则",要在已有的绿色经济实践模式上大胆创新。绿色经济实践要与最近 10 年开展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环保模范城市、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可再生能源发展、节水型社会、环境友好型企业相协调。同时,还要防止过早出现绿色"泡沫"形象。

  第六,加强绿色经济理论研究和范式研究。为了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在清晰界定绿色经济各领域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统计、跟踪和评价机制,对绿色经济各部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中其他部门中的绿色经济成分和元素的发展现状进行科学认识,预测绿色经济产业部门的发展趋势,进而从短期上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在长期上建立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余春祥. 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03 年第 12 期.

  2. UNEP, 2008. Briefing notes of Green Economy Initiative.

  3. 蒋洪强, 曹东, 王金南, 过孝民. 环保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机理与贡献度模型研

  究.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年第 1 期第 18 卷: 71-74.

  4. 王金南等.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环境保护. 2009 年 2 月.

  5. 王金南,蒋洪强等.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世界气象日:关注气候 和谐发展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人与气候”,…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