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影响评价 >> 文章正文 | ![]() ![]() |
|
|||||
| |||||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组成人员简历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3 | |||||
曾晓东,男,1938年12月出生,汉族,湖北远安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高级工程师。1963年~1975年,在东北有色地质研究所和在辽宁青城子103地质队工作。1976年任冶金部第一物探大队副大队长兼主任工程师。1980年~1987年任冶金部第一地质勘探公司副经理、冶金部地质局副局长、冶金部赴四川讲师团团长;1987年~1998年任监察部三局副局长、局长、七司司长、中央纪委执法监察室主任。主编了《政纪案件调查处理实务》、发表了《腐败的特点与规律》、《办理政纪案件的方法与技巧》、《执法监察理论和工作程序》等文章。处理了安徽省阜阳市丁作明等多起农民负担案件。1998年11月任中央纪委派驻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纪检组长、党组成员。2005年4月22日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温铁军,男,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出生于北京。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乡村建设中心主任、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兼职:农业部、水利部、卫生部等部委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新华社首批特约经济分析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顾问,中国体改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理事长兼院长等。主要经历:1968年插队起有11年工农兵生活经历,大学毕业后有11年农村试验区基层调研经验;20年来先后在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从事政策研究;为多个国际组织提供研究和咨询,并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交流。主要著作:《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解构现代化》、《我们到底要什么》、《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认识与实践的对话》等。主要奖励:1998年获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 家”证书;1999年获农业部颁发的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获奖人);2000年获“长江读书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3年获CCTV颁发的“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奖”;2004年获杜润生基金会颁发的“农村发展研究奖(优秀论文奖)”。
解振华,男,中共中央委员,1949年11月出生,天津人。196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3年获武汉大学环境法硕士学位。1982年起开始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历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人事处兼放射处处长、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司长、副局长;1993年6月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国务院环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7年9月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8年3月至2005年12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兼任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副主席。曾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最高奖“联合国环境署笹川环境奖”、全球环境基金“全球环境领导奖”、世界银行“绿色环境特别奖”。
蔡道基,男,1935年出生,浙江温岭人,1957毕业于南京农学院。1978前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1978后在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系统研究持久性污染物DDT、BHC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及其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揭示了有机氯农药对生态环境严重危害影响,在我国率先提出禁用DDT、BHC建议,为我国于1983年禁用该农药,减轻其污染做出杰出贡献。嗣后又率先从农药污染末端治理,转向新农药创制时的环境安全性预评价研究,从生产源头控制农药污染;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并对各类农药的环境行为特征、生态效应、安全性评价与污染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开创了农药环境毒理学学科领域。创建的实验室已成为《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安全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与全国农药生态环境管理中心。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自强,男,1936年6月1日出生,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兼任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中国代表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委员职务,1972年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我国辐射防护学科发展的初期,完成了多项辐射防护监测技术,提出了保健物理学框架,完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低本底气流式测量装置”等多项监测装置和方法的研究工作,为建立我国辐射防护监测和学科体系奠定了基础。主持了大量关键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辐射防护监测、保健物理、辐射事故管理、核事故应急设备、核环境保护、放射性废物处置以及辐射防护法规、标准等领域多有建树,为辐射防护科学的发展,为我国核工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在积极推动核能发展的同时,特别关注对公众和环境的保护,主持完成了“核工业30年环境质量评价”,完善了“天然辐射本底调查和国民剂量评价”方法学,发展了“能源与环境评价”方法。近年来,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天然辐射影响和核与辐射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70余篇,专著22本,译著26本。
魏复盛,1938年11月出生于四川简阳县,1964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5月调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先后曾任分析研究室主任,监测总站副站长,研究员,总工程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研究方向是环境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以及环境监测分析与技术方法。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80年代中期领导并组织了全国按照“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水”、“土壤”、“固体废物”等要素进行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统一验证和标准化,对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承担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科技公关课题。近10年关注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与美国开展了多项合作研究,如“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研究”、“PAH\'s”暴露量及 其代谢产物与肺癌风险评价研究”、“硼污染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此两项也获得部级进步一等奖),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部级三等奖一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21世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 在和谐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21世纪,生态建筑学时代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与环 能源及可持续利用的平衡问题 地质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平 对生态省建设理论观点的梳理 从环境保护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新理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