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法规与标准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指导新时期环境科技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指导新时期环境科技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解读
作者:吴晓青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14

 

  4、《意见》是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重要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愈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动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愈益凸显。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纲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5个战略重点和16个重点专项之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显示了环境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为环境科技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意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把环境科技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大局中定位和运作,努力使环保工作牢牢建立在全面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

  二、认真领会《意见》的内涵和实质

  《意见》在起草过程中征求了全国环保系统、总局机关各部门和各直属单位的意见,是在分析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集中各方面智慧的结果,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学习领会《意见》,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面把握全国科技大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基础上,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刻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意见》的内涵和实质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实施一个战略、明确一个目标、强化一个机制、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两个平台、落实四项保障措施。

  1、实施一个战略:科技兴环保战略

  我国的环保工作已经进入一个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经济与环保的关系面临着深刻的调整,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科技兴环保战略,以科技创新促进历史性转变,以科技进步带动环保事业跨越式发展。提出这一战略既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也符合推进历史性转变对科技的客观需要。

  各级环保部门要深刻认识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环境科技的重要作用。环境科技是环保工作的基础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多年来,全国环境科技工作围绕重点环保工作和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在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开发污染防治技术、制定生态保护对策和措施,以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为环保事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物质保障。环境容量测算、土壤背景值测量、酸雨防治、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一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成果,为建立总量控制制度、设立两控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以及推行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等奠定了科学和技术基础。在应对一些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中,环境科技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还将有助于解决制约环境科技发挥作用的问题。虽然环境管理和执法对环境科技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环境科技的现状却制约了其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近几年环保系统科技工作大幅度下滑,重大研究和调查项目较少,基础数据严重缺乏,部分成果与管理脱节,难以满足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需要;污染防治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难以形成产业化,企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达标不稳定,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偏少,部分科研院所长期不做科研,游离于环保科技主战场之外,没有形成稳定的环境科技投入机制,科研基础条件落后等。这些问题既有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不顺的原因,既有投入不够、能力建设滞后的原因,也有科研人员自身素质待提高的原因。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将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得到具体落实,使环境科技的地位得到实质提升,使环境科技的重要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为环保事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2、明确一个目标:到2010年,在知识创新的关键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环保技术法规、标准基本满足环境管理需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使科技支撑和引领环保事业发展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到2020年,建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环境科技支撑体系。

  成功的事业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取得成功的坚定信念,二是要有切实可行和振奋精神的奋斗目标。信念需要目标为基础,目标需要信念来强化。目标定得太高会成为空中楼阁,不切实际,定得太低会令人灰心丧气,丧失斗志。《意见》确立了未来五到十五年的奋斗目标,既是对以往环境科技工作的继承和发展,又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环保事业对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既考虑到近期目标,又兼顾了长远打算,是切实可行的。

  这个目标的核心是创新能力。未来五年环境科技的目标是有限的,其实质是以科研突破为基础,以完善标准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最终实现科技对环保事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有提高。这个目标的主线是创新,这也是贯穿《意见》的一条主线。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环境科技的根本任务。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环保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出奇制胜的法宝。

  这个目标的关键是突出重点。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科技的投入同发达国家相比比较少,因此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紧紧把握当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从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考虑,围绕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选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符合环保实际的创新之路。

  这个目标的着眼点是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环保事业急需的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支撑环保事业跨越式发展。支撑环保事业发展是环境科技的根本任务和重要目标。改变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突破能源资源和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迫切的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这个目标的方向是引领未来。引领未来是科技工作的神圣使命。当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断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指出新方向、开辟新领域。特别是科学理论越来越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发展引领新的道路。我们应当前瞻未来发展和长远利益,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若干领域超前部署,创造环保工作的新亮点,开拓环保事业的新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科学技术成为环保事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3、强化一个机制:科学决策机制

  科学决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为了避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工程”,必须建立科学决策的机制。科学决策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要确保决策符合法律、符合程序,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二是要符合客观规律;三是要反映民心民意。一个科学的行政决策系统有以下四部分组成:领导决策系统、公民参与协商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四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其中领导决策系统是核心。

  领导决策者作为决策的关键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决策的“科学性”,必须要树立科学决策的意识。科学决策意识,首先来源于对将要做出的决策的负责态度。如果对决策敷衍应付,随意马虎,决策的科学性肯定不会高。其次,科学决策意识来源于决策者的决策水平。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具备高度的决策本领,通晓决策科学规律,能够熟练应用现代科学决策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再次,科学决策意识来源于对客观规律的研究。目前不少决策特别是公共决策,缺乏全局性、战略性的决策规划,渠道比较狭窄,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决策需求脱节。许多重大决策事前没有经过充分研究,在决策时简单地根据决策“程序”匆忙论证,实际上决策过程中的许多矛盾并未真正解决,造成很多后遗症。

  进行科学决策,必须要有完善的决策机制作为保证。没有机制,科学决策就只能是句空话。当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决策失误,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引起了群众的反感,也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损害了政府信用,成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危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决策机制缺乏或失灵造成的,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机制。

  首先,重大问题要集体决策。重大决策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公共决策,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未经集体讨论,任何个人不得做出决策。集体决策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意见》对需要科学决策的范围作了界定。环保重大问题、重要工作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切实做到未经调查研究不决策、未经科学论证不决策。环保法律法规标准、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决策及重要事项,要安排前瞻性的科研和论证,并作为环境管理决策的依据。

  其次,要发挥专家咨询作用。专家咨询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专家通过对决策方案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进行研究,发现决策存在的问题,尽量避免决策失误或少失误。专家咨询必须要坚持专家发表意见的独立性,不管什么样的决策,决策者都应该让专家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对领导的决策具有科学价值。决不能决策者先下结论,然后让专家充当论证正确性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存在轻视专家意见的偏见,常常借口中国特色,认为专家学究气太浓,不符合“实际”,因而轻易否定专家意见,结果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出现失误,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总局成立了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其目的正是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为专家提供咨询的平台和渠道。《意见》对决策的机制作了明确。总局成立由有关院士等高层次专家和人员组成的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对涉及国家环保的大政方针提出咨询意见,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成立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对涉及总局的重大决策和专项问题进行论证提出意见。各级地方环保部门也要结合当地实际需要,采取不同形式,积极建立专家咨询与参谋机制。各级环保部门都应强化和完善以环境科技为基础的科学决策机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六个创新”发展深圳循环经
    科技创新促和谐
    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边疆科普拓荒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