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法规与标准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指导新时期环境科技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指导新时期环境科技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解读
作者:吴晓青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14

 

  5、建设两个平台:科技协作平台和基础能力平台

  环境保护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的事业,是全民族、全世界共同的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环境瓶颈制约,破解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环境难题,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单靠环保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和发动社会各界科技力量共同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为环保事业服务。松花江污染事件的处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按照国务院要求,环保部门牵头,水利、农业、科技、国土等部门,黑龙江、吉林省以及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的科技工作者紧急投入对污染事件的处置和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中。各方专家精诚团结、紧密合作,共同进行水质监测、科学实验,共同研究治理方案,为最终战胜污染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为国务院及时科学决策提供了关键的依据。松花江污染事件再次启示我们,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必须充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目前,环境科技力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保系统科研院所,其优势是与环境管理部门的关系特殊,能够为环境管理提供直接技术支持;二是中科院和高校的环境研究机构,其优势是在基础研究和人才资源方面得天独厚;三是部门和行业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科技机构,其优势是专业性、技术性和资金支持方面较强;四是各类环保社团组织特别是各级环境科学学会和环保产业协会等,其优势是在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五是国际环境科技机构,其优势是信息资源、资金支持等比较可靠。这些力量都是环境科技的重要依靠力量。我们要以大海一样的胸怀,广泛吸收各路“神仙”,共同参与环保事业,把环境科技作为桥梁和纽带,形成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这是我们提出大力加强科技协作平台的重要意义所在。

  基础能力平台解决的是环境科研能力建设的问题。环境科技近年来不能出“大文章”,出精品,一个重要原因是科研人员没有稳定可靠的创新平台,可谓“巧妇难为无米炊”。目前,能力建设的平台主要有两个抓手,一是重点实验室,二是工程技术中心,这两个平台也是环境科技的“孵化器”。《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同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沟通和对接,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野外观测台站和重点实验室等大型科技基础项目,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野外实验提供物质基础。环保系统也要根据部门、行业和地方在技术、专业和区域上的特色,加强环保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到“十一五”末争取建成30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50个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础平台。省级环保部门要强化所属院所科研能力建设,建立省级环境科研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6、落实四项保障措施:即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投入、加强领导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人财物的保障,都很难落到实处。《意见》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即进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建立稳定的科技投入渠道,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第一,科技体制改革是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造性的动力和源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新时期环境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深化环境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国家和地方环保公益性研究机构,做到“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对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环保咨询类的环境科研院所,要逐步向企业化转制。

  第二,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保持环境科技生命和活力的根本。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环境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环保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的重要举措。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环保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环保科技人才队伍。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依托国家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才干事业、支持科技人才干成事业、帮助科技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并实施“111”环境科技人才培养规划。到2020年,全国环保系统要努力培养和吸引10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选拔1000名科技骨干,培养和稳定10000名基层科技人员,培养和推荐一批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和其他高级人才。

  第三,稳定的环境科技投入渠道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重要保障。环保科研属公益性研究,原则上应由政府投入,特别是为政府监督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的研究。如美国环保局每年用于环境科研的经费约为其全局预算的10%,达7亿美元,加拿大政府每个财政年度拨给环境部的科研经费为4.0亿~4.6亿加元,占其国家科研经费8%左右;日本环境省每年也有大量的科研经费。我国当前环保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没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渠道,难以支持环境科技需求,严重影响了环保科技的自身发展,也影响了环保科技作用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稳定的公益性研究投入渠道,争取将重大环境科技项目优先纳入国家和地方科技发展计划,力争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科技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科技计划中切实得到落实和支持。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发展改革委、科技部门的科学研究、高技术开发和推广示范项目等计划支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科技合作。二是总局每年从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环境管理、政策研究及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示范。地方环保部门也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增加环境科技投入,拿出一定比例,开展区域性、流域性的环境科技攻关和产业化示范。三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为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组织的公益性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企业自主开发环境技术和产品的积极性。四是积极拓展外资投入渠道,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充分吸纳国外资金用于环境科研和技术开发。“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已经明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由环保总局牵头组织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不足的矛盾。

  第四,加强领导是科技兴环保战略真正落实的重要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对环境科技重要性的认识,要真重视不要假重视,不仅思想上重视,还要付诸实践。要摆正环境科技与环境管理的关系,改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现象,改变平时工作时想不起科技工作,一出事就找环境科技的状况。《意见》提出,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实行环保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将科技兴环保战略落到实处。要把环境科技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环保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科技兴环保战略。加强环境科技管理部门建设,健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

  三、深入学习贯彻《意见》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关系

  《意见》是指导新时期环境科技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环保系统对国务院《决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具体落实,它的发布,是环境科技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的环境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适应和促进历史性转变的新阶段。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环境科技工作新局面。在贯彻落实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环境管理与环境科技的关系。环境管理与环境科技是环保事业的两翼,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环境管理是环境科技服务的主战场,环境科技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支撑。正确处理管理与科技的关系,就是要把环保工作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上来,科技发展要自觉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二是统筹兼顾与保证重点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为环境科技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经费不足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还要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满足环保事业发展对环境科技的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点突破。我们要把这两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树立全局观念,确保战略重点,全面实现《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三是自身努力与外部支持的关系。任何一项事业只有把内因和外因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为成功创造条件。环保系统的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既要在练好内功、提高本领上下功夫,也要善于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要埋头苦干,用过硬的工作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放下架子,用诚恳的态度争得相关部门的理解;热情服务,用良好的作风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

  四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基础研究是技术发明的先导,是应用开发的源泉。要重视科学的基础作用和长远价值,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基础研究,争取在未来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基础研究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主要领域,为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服务。要从学科发展、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等方面,对基础研究作出安排。同时,要从市场出发,加强应用开发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协调发展。

  五是当前困难与今后发展的关系。环境科技工作中遇到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是正常的,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解决困难、不断推向前进的过程,我们既要正视困难,积极探求解决之道,同时又不能被困难吓倒,更不能以存在困难为由,畏缩不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困难、看待自身潜力,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意见》的发布标志着环境科技的春天到来了!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开创我国环境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六个创新”发展深圳循环经
    科技创新促和谐
    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边疆科普拓荒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