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如何面对低碳经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金羊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30
     无论是生产流程改造、产品升级转型还是新技术研发,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但同时专家认为,中小企业并非无可作为,它们可以发挥灵活、敏锐的优势,在低碳经济大潮中捕捉商机。

     ■背景

     中国将大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在上周召开的G20峰会上,国家 主席胡锦涛明确表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分析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国家发改委能源专家徐华清表示,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希望通过调整能源政策发展低碳技术,到2050年把英国从根本上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力图引领世界潮流。2007年,日本政府倡导建立低碳社会,希望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实现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力图提升国家软实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道路,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力图打造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小企业可以大有作为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世秋指出,现在大家的确对“低碳”和“低碳经济”有不同的说法,比如说我们现在用的燃料,如以煤炭和石油为基础的,这类燃料含碳量比较高,在燃烧过程会产生比较大的二氧化碳,对气候、环境都会产生相当多的影响。“低碳经济”是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类概念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相对碳排放量较少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等。第二类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提高效率,使得单位生产量所消耗的能源较少,使得最后产品的碳排放量较低;还有第三层意思,就是居民或者是任何一个个体在消费过程中,尽可能以相对节约的方式消费,而不是选择对环境有影响的产品和服务。在这几个方面,中小企业可以大有作为。

     ■观点

     将节约带入企业日常运营细节中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与重视。个人也好,企业也罢都应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用“低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和谐,用低碳让企业的运营增加更多的“绿色GDP”。

     专家指出,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面对低碳经济,不是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

     企业运营中,重视环保思维,从企业主到员工,将节约带入到日常运营的细节中,即使本身所处的行业与环保无关,也能够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客观上在节能的基础上为低碳经济的宏观发展尽份力量。我们期望着低碳经济从个人到企业都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意义。

     抓住关键技术中的关键装备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对于广东的能源发展出路,陈勇分析指出,广东是一个能源比较缺乏的大省,正是因为缺乏能源,所以没有包袱,转型快,也容易转型。他建议广东要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中的关键装备,因为任何一个产品、一个技术,它是一个链条,并不是一个单点,在这个链条上有很多东西构成,我们要找到它的关键点,就像是蛇的七寸。

 

     创造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现在还不关心气候变化,套用一句娃哈哈的广告词,对不起,你“OUT”了。

根据汇丰银行的计算,中国在4万亿救市计划当中的34%,相当于2010亿美元投到与绿色产业、新能源相关的领域。2008年投资中国大陆新能源和清洁技术的风投资金达到13亿美元,被投企业5 5个,都比2007年的数据翻了一番以上。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说,皇明在很多地方都非常严谨,但有一件事情是老板拍脑袋决定,就是在太阳能热利用的所有研究领域,老板说投多少就投多少。“我从不算账,但结果都投对了。因为这些领域都是空白。”黄鸣说,这些投入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一个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全球仅皇明一家能做,不管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家招标,都找不到第二个竞争者。

     作为低碳经济的倡导者,皇明希望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低碳的。

     节能减排是成本收回最快的投资

     低碳经济是不是一个经济上高投入技术上高风险的领域?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爵士的报告认为,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可能达到全球每年GDP的5%-20%,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为严重。但如果现在就去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所需成本仅为全球每年GDP的1%。

     而根据麦肯锡的研究表明,约75%的减排能通过非技术措施或现有成熟技术措施实现,约25%的减排潜力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成本为零,甚至为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李跃明确表示,“节能减排是成本收回最快的投资。”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唱响中国企业低碳发展之音”项目对6个行业12家中国企业的案例研究,同力水泥2006年以来投入2800多万元实施余热发电工程和40余项技术改造,取得了1.04亿元的经济收益,相当于其全年销售收入的4.4%,全年净利润的50%。

     ■判断

     低碳服务业将会兴起

     除去对于成本的疑虑,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陈冬梅表示,技术信息、市场融资总是偏向大中型企业,无论是生产流程改造、产品升级转型还是新技术研发,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但同时陈冬梅认为,中小企业并非无可作为,它们可以发挥灵活、敏锐的优势,在低碳经济大潮中捕捉商机。

     陈冬梅提示道,“比如北京、深圳等试点城市都在推动电动汽车的政府采购,城市里的电池更换业务谁来做?它不需要你购买电池或设备,主要是网络管理,中小企业就可以做。”另外,为大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服务,本身就能产生很多商业机会,“低碳服务业将会兴起”。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说,今后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碳生产率的竞争,也就是单位二氧化碳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小资料

     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能源技术和消费行为的低碳革命,是构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限度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着力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使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好氧塘净化污水的工作原理与类型
    好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如图:好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