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长江流域综合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作者:陈雪霏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21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8月19日电 (记者陈雪霏)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国际上叫跨国界流域,在长江就是跨省区,长江干流就跨11个省市自治区,还有8个省市区是部分在长江流域,这样,加起来总共有19个省市自治区,中国的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在长江流域,40%的GDP都出自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那么具体来说挑战有哪些呢,有哪些对策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在此间出席斯德哥尔摩国际水周的淡水问题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总部(WWF)淡水部门主任李利锋博士。李博士曾经在北京分部工作六年,专门负责长江流域管理的相关项目。

  李博士说,对长江流域的管理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非常具有挑战性。

  他说,这几年特别是在水的管理方面,中国在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方面有一些动作和想法,特别是目前正在做的流域综合管理规划,体现了综合管理的理念,确实能把协调发展作为重点,因为大江大河的管理不仅是水本身的问题,还涉及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涉及到治污的问题,航运问题,发电问题,这样单靠一两个部门来管确实是很难的,所以确实需要做跨部门的统筹协调,再加上部门和地方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才能很好地管好母亲河。这两年在中国确实涌现了一些新的想法,中国政府也在身体力行去探索大江大河综合治理的理念。特别是1998年的洪水之后,中国的大江大河管理有了一些新的思路。例如,“人水和谐”的一些理念,水利部提出流域机构要做“河流的代言人”等确实体现了这种新的人水和谐的治理理念。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水利部门也和农业,林业,环保部门通力合作来开展流域管理综合规划,应该说是有些新的做法。

  但还是存在一些挑战。由于多年来,中国的体制是条条块块管理。在防洪的角度上,这种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现在从综合管理角度,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创造一种好的机制和体制使“条条儿”和“块块儿”能够统筹合作。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难题。

  至于出现的一些涉水的新的问题,由于气候的变化,源头地区冰川的退缩,冻土的退缩或是湿地的减少等是个很大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象污染问题,有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就是东部的省份,发达省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下游地区,象江苏在养殖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污染行业的发展。但问题是污染有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是从河流的下游地区向河流的中上游地区转移,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短时间内这是长江流域管理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从污染角度来说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来自农业的面源污染。现在农业的产量确实上去了,但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非常高,来自农业的面源污染对于长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整个中国而言,来自农业的面源污染已经超过了工业的点源污染,农业的氮磷肥和农药的过度利用对长江水污染造成很大影响,其实,太湖蓝藻爆发除了化工厂的排放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农业的氮磷。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中国面临能源问题的挑战,在水问题上就是水电开发的问题。长江上游的水电开发,还没有进行合理的有序地开发,这个不太理想,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办公室这几年正在和相关的部门探讨如何合理有序地开发水电资源,发展绿色水电。

  所谓绿色水电就是指,在理想的状态下开发水电,应该避免在干流上建大的水电项目,在支流上要有选择地陆续地进行开发,而不是遍地开花。在理想的状态下,应该首先开发水电丰富的一条或某几条支流,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在整个流域进行统筹规划。

  为什么不提倡在干流上开发呢?因为在干流上开发,对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例如,鱼类的回流问题,在长江就是中华鲟的回流问题,现在它就回游不到金沙江,就没法自然地产卵繁殖。根据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专家多年观测的结果发现,中华鲟的雌雄比已经严重失调,是九雌一雄。长江的很多鱼都是靠一个比较好的自然的洪峰来创造好的产卵的条件才能产卵,很多回游鱼需要回游到上游地区才能产卵。但由于建了许多大坝,中华鲟就回游不了了。因此,对三峡或其他大坝就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要提出生态目标。

  三峡的调控和管理需要提出第四个目标-生态目标

  李利锋博士说,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角度来说,长江不仅是回游鱼回去回不去的问题,长江为中国提供80%的鱼苗,全中国人民吃的鱼产品,一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里的鱼苗80%是来自长江。那么现在在长江里很难捕到成熟的四大佳鱼。这令我们非常担心,中国未来水产基因资源到哪里去找。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水电建设,江湖的阻隔等。过去,出于防洪的考虑在长江两岸建了很多大堤,建了许多水闸,这样,很多湖泊里的鱼都回不到江里边去,或者江里边的鱼去不了湖。但许多鱼是或者在湖里边产卵或者在江里边产卵,需要这种通道的,有很多种鱼产粘浊的卵,这些卵就浮在湖边的水草上,很快变成小鱼。但如果没有这个通道,就无法产卵,这也是长江鱼业衰竭的一个原因之一。过去我们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地捕捞船队,五十年代的时候,长江的鱼产量可以达到50多万吨,现在的产量也就是5万吨的捕捞产量,整个长江已经无法同嵋公河的上百万吨相比了。

  李博士说,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三个主要目标:防洪,航运,发电。在当前提倡“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情况下,三峡的调控和管理需要提出第四个目标-生态目标,三峡的调度和管理必须能够满足下游生态和环境的一些需求。这是需要中国的决策者和科学家一起探讨的问题。WWF中国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正在探索。尽管这些应该在开工之前考虑,但现在考虑也不是太晚,考虑总比不考虑要好,上也比不上要好。例如,在三峡坝下流到潘阳湖和洞庭湖等的干流部分如果能在坝下创造一种环境流,就是在一定阶段,例如六月,放水创造一种小洪峰,对坝下鱼类的产卵是非常重要的。这从技术上也是可以做到的。

  另外,三峡秋季蓄水的时候,对下游地区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河口地区也可能造成海水入侵,航运困难等,这是需要考虑和探索的问题。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无悔的措施

  李博士说,中国近年来实施了湿地保护政策。湿地保护取得了很大进展。因为湿地可以在固碳方面发挥很大作用,如果保护不好,就会有很多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当中。

  他说,中国在减排问题上面临的压力很大,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很敏锐也很果断。例如,温家宝总理亲自负责跨部门的气候变化委员会,和国家气象局等多部门的科学家共同探讨对策,听取专家的建议,2007年通过了中国气候变化适应战略,在相关部门的规划里都考虑了适应和减缓的问题。国内做得很不错,例如推广低碳发展,节能措施,减排措施都非常实际。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中国的减排更多地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也说明中国是面临多重压力。从适应的角度,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如何适应气候变化面临更严重的挑战,因为整个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意识和知识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确实面临严峻的考验。

  李博士说,尽管在科学界还有争议,有人认为气候变暖并不是二氧化碳造成的,但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都是值得提倡的,促进清洁生产,增加清洁能源,这些都是“无悔措施”。无论国际上怎么谈判,无论气候怎么变化,坚持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走低碳发展的道路都是对的。这就是“无悔措施”。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研究表明人类几千年刀耕火种 改变…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人类的刀耕火种改变了全球气候    据《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