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走需求端导向的新能源发展之路

作者:张孝德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2
  目前,中国在应对新能源革命的挑战中,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的关于推动新能源发展的诸多政策看,存在着一个偏向,就是对新能源发展战略定位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供给领域。这种认识值得商榷。

  首先,这种认识没有将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引发新经济形态革命的高度来对待,只不过是把新能源看成仍属于工业经济框架内的一次能源升级而已。

  按照这种认识来应对新能源革命,只能就新能源来发展新能源,把发展新能源看成属于传统工业经济体系内的局部变革。按照这样一种认识的逻辑,在对新能源的投资与推动新能源科技创新上,只能局限在如何从供给端上提高新能源供给比例方面做文章,很难从新能源革命引发的消费端变革的角度来拓展新能源发展的视野。目前世界各国均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纷纷提出发展新能源占传统能源的比例目标。中国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来应对新能源发展的。

  目前兴起的新能源革命,是从基础上触动了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革命,特别是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尤其重大。新能源革命最深刻的时代意义,不仅是在供给端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而是新能源在消费端的广泛使用将对传统生活方式产生冲击。如果我们把发展新能源的视野,从局限在能源产业本身拓展到吃穿住用行各个生活领域中,那么发展新能源的功能,就不仅仅是目前所看到的新产业功能、增加GDP的功能,而是引发当代人类生活与生产方式变革的功能。

  其次,这种认识是以传统能源的利用模式来对待新能源的发展。

  由于化石资源分布不均衡,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是一个分散开发、远距离输送、集中使用的模式。与传统能源供给模式相匹配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城市生活与生产方式等。而在生态自然中存在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资源,与传统的化石资源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它们是一种相对均衡的分布,直接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如何将这样一种能源变成生活与生产可利用的能源,当代人类就面临一场能源利用模式的革命。

  新能源利用模式的创新,在战略思路上,不是从远离我们生活的能源供给端开始,而是要从我们生活需求开始。启动以需求为导向、以新能源利用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新能源发展战略与对策,是中国应对新能源革命应采取的重大战略,其原因如下:

  第一,需求导向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是避免新能源发展方向走偏的重要战略举措。

  如果将发展新能源局限在供给一端,新能源的发展就只能停留在对太阳能、风能、核电等新能源的有限利用上。而如果从需求端开发新能源,那么新能源的利用就可以拓展到当代中国人的吃穿住用行的所有领域。除了目前已经引起高度重视的新能源汽车外,以下五个领域也极具发展潜力:

  一是新能源农业。把中国农业与新能源利用结合起来,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思路与空间。在传统能源技术的约束下,中国发展农业的有利资源集中在华北与东南沿海地区。如果把新能源与农业结合起来,中国西北地区因为有充足的阳光资源,发展新能源农业潜力巨大。二是新能源建筑与住宅的革命。如何利用太阳能满足住宅的取暖、空调、洗澡与照明的需求,具有无限前景。目前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市场化程度。三是新能源交通。我们不要把新能源汽车看成唯一的新能源发展领域。目前在中国的城市里已经行走的1.2亿辆电动自行车,给我们的最大启迪是,未来新能源交通的突破口,并不见得就是新能源汽车,也可能是中国人首创的新能源自行车的延伸发展。四是新能源照明、新能源电器等的广泛使用。五是新能源经济。从新能源分布与利用效率看,中国的农村、小城镇及西部地区,恰恰是新能源密集与有效利用的地区。把新能源与中国农村、中国西部结合起来看,我们就不难找到一条中国农村与西部发展的新道路。

  第二,需求导向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是避免新能源技术创新路径走偏的关键所在。

  在发展新能源的技术路径上,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基于传统能源利用模式的新能源技术开发路线;另一种是以新能源利用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的新能源技术开发路线。从理论上看,新能源利用模式创新将会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导趋势,因为新能源利用模式与传统能源的利用模式相比,属于更经济、更有效的利用模式。新能源科技创新路线的选择,与新能源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如果选择了需求端导向的发展战略,必然会走向新能源利用模式创新的道路;如果选择了供给端导向的发展战略,则会重新走向传统能源利用模式的科技开发老路。

  第三,需求导向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是引领中国走向自主创新、开辟中国特色的新能源革命之路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在发展新能源上,拥有的最大优势与动力之一,是中国本土的需求市场。在中国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所以从中国现有需求出发,中国特色的新能源发展之路,是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道路。目前中国具有的这个独特优势是任何西方发达国家不可替代的。

  目前这个优势已经显示出来。例如,无论是保有量还是产能均已走在世界前列的电动自行车,就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交通工具。10年前中国仅有5万辆电动自行车,现在激增到1.2亿辆,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新能源交通工具。中国现在街道上已有的电动自行车的数量是汽车的四倍。中国电动自行车不仅领先世界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而且拥有原创知识产权,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也走在世界前列。

  值得一提的还有快速发展的太阳能光热产业。起源于中国广大农村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温室、太阳灶等系列产品,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推广规模,我国的太阳能光热产业都是居世界第一。中国使用太阳能的家庭已有3000万户,几乎是全球已安装太阳能利用设备的60%。太阳能光热技术不仅在民用领域,还在造纸、饮料、机械、纺织、食品、养殖等工农业生产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需求才是引导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动力与目标。然而令我们遗憾的是,这些植根于民间的、由一批草根企业发展起来的有强大市场需求的新能源产业,并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因为他们感兴趣的是那些能够带来政绩效应的、GDP效应的、重复上马的所谓高科技的新能源投资。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十个伟大动物父亲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父爱如山,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