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在农业、生态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索丽生委员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17

 

    去年两会后,民盟中央与十个省、区的民盟组织就“三农”问题开展了调查。调查认为,水资源问题是当前非常突出但仍未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

    水是一切生命存续的基础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需的战略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水资源贫乏,解决好水资源问题,事关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一、我国水资源形势及其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我国是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随着人口迅速增长,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峻,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洪涝灾害频繁。20世纪90年代有六年发生大水,直接经济损失逾万亿元。1998年大水还记忆犹新,2003年淮河又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黄河支流渭河和长江支流汉江也出现多年不遇的秋汛。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国30个省(区、市)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27亿人,因灾死亡1356人,直接经济损失1278亿元。

    2.干旱缺水严重。我国有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其中黄、淮、海及西北内陆等严重缺水区占35%。全国还有2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亟待解决。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668座城市有400多座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1.6亿多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由于缺水,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全国地下水超采区上世纪80年代初为56个,90年代末发展到164个,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累计超采量逾1000亿立方米。1999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连年大旱,2003年春夏两季,北方大部和西南、江南、华南地区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全国共有2694万城乡人口、166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因旱损失粮食3080万吨、经济作物损失346亿元,粮食损失高于90年代以来平均水平。

    3.水污染加剧。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流经城市的河段64%为Ⅳ、Ⅴ类或劣Ⅴ类水。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118座大城市中约98%的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4.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超过国土面积的1/3,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损失有机质4000多万吨,相当于全国所有小化肥厂的产量。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元。据民盟四川省委的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荒漠化速度出现了令人吃惊的加速趋势,90年代达到每年246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使得我国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北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南方河流、湖泊污染加剧,每年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3.1%。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荒漠化扩大,沙尘暴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在一些地方形成地面沉降、裂缝、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地质灾害,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二、几点建议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更是农业的命脉,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在农业、生态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为此,建议:

    (一)加大投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现代化的水利作支撑,需要有完备的防洪体系作保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堤防和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1.加强江河治理,提高防洪能力。继续搞好堤防建设、河道整治及蓄滞洪区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根据大江大河所暴露的问题,当前应重点治理淮河、渭河。

    2.抓紧建设以南水北调为重点的调水工程和水源工程。力争基本解决华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重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逐步回补地下水,修复生态。

    (二)真抓实干,加大水利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面增强农业竞争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尽早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投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增大水利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1.加强节水灌溉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灌溉是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我国3/4的粮食和90%以上的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来自占耕地面积2/5的灌溉面积上。加强节水灌溉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措施。

    2.抓紧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全国还有2000多万群众尚未达到最低标准的饮水安全要求。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尽快解决,这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力体现。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已经将水土保持工作上升为国家意志,但仍存在认识不足、执行不力等问题。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切实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积极推广应用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提高科技含量。

    4.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烧柴问题,既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能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成果,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规划,增加投入,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5.加快牧区水利建设步伐。1亩灌溉饲草料面积的产草量相当于20~30亩天然草场的产草量。发展牧区水利,增加灌溉饲草料基地面积,是改善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的“双赢”工程,是调整牧区生产模式,保障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应作为西部特别是牧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扶持。

    (三)因地制宜,开源节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缺水的同时,浪费水的现象也触目惊心。在生产、生活各领域都存在着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如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由于水资源总量不足,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社会的全面节水将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要把节约用水提高到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树立全民缺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实现全民节水。

    当务之急是加强节水制度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科学规划用水,推广节水技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节水与现代农业的结合。在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不能一刀切。要广开水源,重视中水、矿坑水、劣质水、海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

    (索丽生委员是民盟中央常委,水利部副部长)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海豚尾巴是其高速游泳"发动机"
         据国外媒体报道,1936年科学家就发现发现海豚游泳速度高…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