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环境资源 >> 正文 | ![]() ![]() |
|
|||||
| |||||
珠江将成第二条黄河?上游水土流失极严重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8 | |||||
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珠江流域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袭击:百年一遇的洪水,50年罕见的干旱;春季珠江三角洲海水倒灌,冬季旱情大面积蔓延…… 种种迹象表明,珠江上游已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而下游环境治理压力也明显增加。 水资源大省出现缺水 2005年,两广遭遇50年来罕见大旱,江河和水库蓄水位普遍偏低,珠江三角洲地区遭受近20年来最严重海水咸潮倒灌,直接威胁广州、珠海、中山、东莞、江门等地区用水安全。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这是珠江流域第一次大规模远程跨省区调水,调水线路长达1336公里,涉及贵州、广西和广东三省区及西江、北江沿线多个水利枢纽,路线漫长,代价高昂。 旱情尚未平息,6、7月汛期赶到。当时珠江流域持续高强度降雨,局部出现400年至10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万人受灾。一夜间“旱洪急转”。 洪水来得急,去得快,还没有压住旱情,又将今夏洪水时人们对水量的“乐观”一扫而光。最新信息表明,11月中旬以来,两广持续干旱。9月,除沿海地区外,广东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六成以上,局部地区偏少达九成以上。 由于淡水资源减少,珠海、中山等地饮用水源含氯度大幅提高,9月中下旬两次遭遇严重的咸潮灾害。目前除西江流域,北江、东江流域水位、流量都处于历史同期低值。 “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问题,已不是年际降雨量丰枯问题,而是经济迅速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再协调,单纯指望老天爷是不行的。”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对记者说。 河水泥沙含量剧增 不久前召开的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会议透露,2004年度珠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182亿多吨,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39亿多吨,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2%。 如今担负珠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质下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偏低。在流域综合规划调查的79个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 最新监测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体中的重金属、无机氮、石油类几乎100%超标,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水平,近岸海域无机氮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 由于珠江上游省区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上游环境问题与下游水污染问题正在形成两头“夹击”之势。 如今,珠江上游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比如西南地区的“石漠化”现象日益加剧。有关数据显示,珠江上游石灰岩露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达55%。 与此同时,水土流失导致输沙量剧增,河床淤积,水位抬升,河水泥沙含量高峰期有赶超黄河之势。 目前,珠江口已成为华南第一大、国内第二大污染型口岸。水利专家发出警告称,由于珠江水系绿色覆盖率降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衰退,如果再不加紧治理,将会真正变成第二条黄河。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对黄河综合治理方略的思考 中国水土流失与贫困的关系分 黄河堤防工程景观建设的思考 黄河水资源保护30年回顾与展 在黄河边行走 黄河母亲在呼唤 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调查研究初 珠江河流健康的内涵 危机:黄河水减少一半怎么办 实施两水分供 维持黄河健康生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