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视点 >> 文章正文 | ![]() ![]() |
|
|||||
| |||||
黄河母亲在呼唤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5 | |||||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九曲黄河优雅地划出一个长约433公里的U形弯,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下黄河第一弯"。这里补给了黄河总水量的45%,被誉为"黄河蓄水池"。这里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水草丰美,被誉为"亚洲第一天然牧场"。 然而现在,甘南的生态环境正面临危机。在甘南州政府网站上,一组组图 片真切而残酷地描述着"黄河首曲"脆弱的生态面貌:老鼠洞遍布四野,曾有"亚洲第一天然牧场"美誉的首曲草原上,羊群继续啃食着沙地上稀疏的植物,不远处就是没有任何植物生长的流动沙丘,濒临干涸的湖泊上依然停靠着三两只小船,来势汹汹的流沙正毫不留情地向黄河扑去…… "这就是现实中的黄河首曲。"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沙拜次力苦涩地回忆说,"10年前,首曲草原上大部分地方的草丛还很高,狼狈出没,在大白天一个人都不敢进去。" 敲响警钟:"黄河蓄水池"正在萎缩 资料显示,近10年来,甘南这块历史上拥有几百条大小河流的地方,已有近百条断流、干涸。而作为河流主要涵养源的草场、湿地退化面积更是达到百万公顷。"黄河流经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被誉为'黄河蓄水池',但现在这里湿地的干涸面积已经达10多万公顷。"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王建宏说。 湿地锐减使该区域的水源涵养和补给能力被严重削弱。据水文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甘南草原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了约25%,补给黄河主要支流--洮河与大夏河的水量也分别减少了约27%和1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5000年的华夏文明。她以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2%的水资源,承担着向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的任务,还承担着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调水的重任。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近年来,由于黄河上游补水量的减少,黄河断流频率不断加大,断流时间也越来越长。 由于"黄河蓄水池"的萎缩,无法对水量进行常态调节,黄河的洪灾次数和强度不断增加,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严重影响。 据专家测算,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因断流或洪灾造成的损失中,有20%以上与甘南草原及以上地段的生态状况相关。例如,1997年的黄河断流给山东造成了高达1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就有20多亿元是由甘南及其以上地段,尤其是"黄河首曲"的草地退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等因素造成的。 可以说,甘南的生态环境状况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和治理甘南生态环境,已成为关系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甘南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加剧了黄河的水土流失,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115.6万公顷,比上世纪80年代初增加了45%。同时,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了破坏,野驴、黄羊等20多种野生动物已在当地绝迹。 作为土生土长的藏胞,甘南州州长沙拜次力颇有感触:"生于斯,长于斯,我时常回想起过去那种张扬、自在、安逸的生活。首曲的生态环境恶化带给当地藏族同胞很大的生活压力,尤其是随着可利用草原面积的减少,相当一部分藏胞开始返贫。他们没有草场可以放牛、牧羊,拥有的只是一望无垠的次生盐碱地、干涸的沼泽地、严重退化的草原和此起彼伏的沙丘。"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母亲水窖——爱心汇成甘甜的 危机:黄河水减少一半怎么办 实施两水分供 维持黄河健康生 黄河水减少一半怎么办? 加强黄河水资源管理维持黄河 珠江将成第二条黄河?上游水土 黄河入海口、观鸟更观鸭 天下黄河一壶收 救救地球:被屈辱的母亲 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新秀”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