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生活 >> 正文

有了个人碳账户 你更愿意低碳生活吗?

发布日期:2022/3/7 10:55:46 作者:陈妍凌 出处: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陈妍凌

“你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些什么?”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多数受访者给出了绿色出行、减少食物浪费、旧物利用等答案,但也有个别受访者坦言:“这还得靠那些大企业,它们是‘大头儿’,咱们省个塑料袋、节约两度电,杯水车薪啊。”

事实上,居民消费行为的碳排放贡献量并不小。今年,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强个人碳排放行为规范法治建设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指出,我国居民消费能耗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5%—50%。可见,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

《提案》建议,建立健全碳普惠法律制度,以绿色金融将碳排放交易运用于推进个人低碳行为,将公众减排行为进行量化核算,如核算居民乘坐公共交通、节电节水、旧物回收、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等行为的碳减排量,换取商业优惠、信用评价,兑换公共服务、融资授信或进入碳交易市场。

1 百花齐放,多地试水个人碳账户建设

碳普惠,是指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一种正向引导机制。对此,不少人当下直观感知并直接参与的,就是蚂蚁森林等个人碳账户平台活动。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蚂蚁森林’收能量的手机信息提醒。”浙江省杭州市白领小颖很自豪,靠着每日步行、骑行共享单车、线上缴费购票等低碳行为,她收获能量,并把它们捐献了出来,在线下种了8棵树,为环保出了一份力。

事实上,除了蚂蚁森林,不少区域性个人碳账户近年来纷纷涌现。2019年11月,北京发布了以碳普惠方式鼓励市民全方式参与绿色出行的MaaS平台;去年5月,四川省成都市正式上线“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小程序;同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首个碳普惠运营平台“低碳星球”小程序发布。此外,还有天津市的“津碳行”、湖北省武汉市的“碳碳星球”、云南省昆明市的“昆明低碳积分”等微信小程序。

这些小程序各具特色。如浙江省的“浙Q碳”和北京市的“我要碳中和”,都主打碳排放计算功能,用户可以输入自己日常的衣食住行情况,换算碳排放量。天津的“津碳行”、北京的MaaS平台则专注于鼓励绿色出行。其中,北京市交通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于2020年9月共同启动“MaaS出行 绿动全城”行动,首次推出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措施,市民采用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出行时,使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APP进行路径规划及导航,出行结束后即可获得对应的碳减排量。成都的“碳惠天府”在鼓励日常低碳行为的同时,还号召用户随手拍,上报环境问题,获得碳积分。

2 减排核算难,积分场景亟待丰富

这些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截至去年10月,北京1700余万人次参与了MaaS平台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活动,累计碳减排5.3万余吨;“碳惠天府”小程序上线约4个月,就吸引了超过60万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碳惠天府”还上线了涵盖酒店、餐饮、商超、景区的低碳消费场景,市民只需在指定的低碳场景消费,并通过微信扫描“碳惠天府”线下标识打卡,就能获取“碳积分”奖励。

作为“碳惠天府”运营实体,成都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成都市“碳惠天府”机制公众低碳场景评价规范》,我们组织对场景申报企业进行低碳评价。这些企业通过提升改进自身的设施设备,实现节能减排。因此,我们向达到规范要求的商家授予了‘碳惠天府’低碳场景的标识。”通过这种打造低碳消费场景的方式,成都鼓励更多餐饮、商超、景区、酒店企业实施低碳管理,形成以低碳绿色为特色亮点的新业态。

不过,并非所有区域性个人碳账户小程序都设置了丰富的积分场景。多数小程序以绿色出行为主,鼓励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或自愿停驶燃油车,而公众分类生活垃圾、买卖二手物品、节水节电等低碳行为,却未能计算累计积分。某小程序虽然设置了自备购物袋、爱用随身杯、食用有机轻食等积分场景,但积分方式较为随意,用户只需动动手指,在线自主确认即可获得积分,至于现实生活中是否真正做到,便无从考证了。

积分场景单一,根源或许在于减排核算难。《提案》指出,我国生活消费品、个人活动碳足迹基础数据缺乏,个人行为碳减排核算方法不健全,难以对个人或家庭碳排放进行准确核算。

《提案》建议,制订统一的个人碳足迹核算标准、建立和编制社区层面基于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固碳释氧生态价值评估标准等,为引导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供数据支撑;建立碳排放评估制度,依据家庭或个人碳排放数据,区分贡献、达标、未达标、破坏等不同档位,为个人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碳中和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生活消费品碳足迹标识制度,探索将消费品生产端碳排放量,以及产品销售端和消费环节碳排放计入产品碳标签,标明生活消费品碳排放量高低,如在汽车上加装碳排放计数表等。

当前,个人碳账户单一的积分场景,与我国“大力发展绿色消费”的要求显然存在差距。今年1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目标,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重点领域消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消费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哪些算重点领域?

《方案》提到,“加快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鼓励推行绿色衣着消费”“积极推广绿色居住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全面促进绿色用品消费”“有序引导文化和旅游领域绿色消费”“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潜力”,可见重点领域范围之广。

3 惠及公众,探索建立约束激励制度

使用个人碳账户平台时,不少用户还关心,个人碳减排获得积分后,能获得什么实惠?

武汉“碳碳星球”平台曾发起碳减排量捐赠活动,鼓励用户把碳积分捐赠给武汉马拉松赛事,实现赛事碳中和;在“昆明低碳积分”平台上,积分可兑换奖品,包括手机话费直冲券、视频网站会员卡、外卖平台直冲券、共享单车骑行券等;成都“碳惠天府”平台的碳积分还可兑换餐饮优惠券、电影票、文创产品等。

然而,记者搜索发现,部分小程序的礼品板块暂未开放,有的小程序甚至没有设置积分商城等板块,用户仅能攒积分、阅读低碳科普知识等。

“积分兑换活动,关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获得感。”业内专家认为,“更何况,生态有价,践行绿色生活的用户理应获得实惠。”

对此,正在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的上海,态度鲜明。上月底发布的《上海市碳普惠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引导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与鼓励上海纳管企业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并通过抵消机制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清缴履约。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建红表示,上海“碳普惠”工作就是要把市民低碳行为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变成每个人账户里的碳积分,再通过对接上海碳交易市场及各商业消费平台,让市民通过低碳行为获得实惠。

九三学社中央也在《提案》中建议,探索出台绿色税制,出台激励绿色消费的专门法律,把低碳行为作为税收减免的必要条件,通过建立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税收制度,促进绿色消费的形成与发展。

《提案》中不仅有激励制度,也有约束制度。如设置家庭碳排放总额约束,倒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实行碳排放奖惩制度,将碳排放评估结果与个人诚信记录相结合,予以激励奖励或约束惩戒;建立健全阶梯水价、阶梯气价、电价补贴等价格制度,对高碳排放的奢侈型消费收取高价格;细化对食品浪费、不遵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个人的法律责任,通过法律责任促进公民行为习惯的改变。

可以预见,要想提高公众参与碳减排的积极性,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