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城市 >> 低碳城市 >> 正文

转变发展模式 建设低碳城市

发布日期:2009/12/7 14:03:17 作者:汪汀 出处: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带给人类社会威胁的不断加大,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被全社会所关注和接受。日前,我国政府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建设领域涵盖范围广泛,涉及领域众多,建筑的建设和使用是刚性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社会各界的不断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决策者们认识到,转变发展模式、抑制刚性碳排放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就如何抑制建筑行业、城市交通和城镇化3大领域的刚性碳排放进行了深度的阐述和剖析。

    建设绿色建筑 突破发展瓶颈

    仇保兴指出,建筑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建筑使用能耗占其全社会总能耗的30%至40%,我国的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28%,预计今后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增加。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全国房屋总面积已超过400亿平方米,今后我国每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16亿~20亿平方米,到2020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达200多亿平方米。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衣、食”逐步向“住、行”方向升级,生活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对建筑面积、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等居住条件的要求逐渐提高,导致建筑能耗持续上升,并将成为未来20年能耗和排放的主要增长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新建建筑遵循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不仅有助于解决我国自身发展的碳排放瓶颈问题,更能为缓解世界环境压力作出巨大贡献。

    我国正在建筑节能领域推行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引导型标准,对公共建筑的节能要求将实行强制性标准。我国将实现节能目标和节能模式的双跨越,到2020年我国城市的大部分建筑都将完成节能改造。

    仇保兴强调,绿色节能建筑并不等同于造价昂贵的建筑,更不是难看丑陋的建筑,不一定要使用很多的高科技,也不仅仅是环境绿化这么简单。一些建筑师在设计时盲目推崇集中式空调等“能耗杀手式”建筑模式,这将导致建筑能耗的成倍增长。随着节能建筑逐步推广普及,今后建筑工程师必须成为能源专家、环保专家和生态专家的综合体。

    发展绿色建筑可以节省相关能源的投资、提高系统可靠性、保障能源安全、减少贫困、改善当地和房屋的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者的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带动就业,等等。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不仅对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而且对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加大公共交通投入 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

    仇保兴说,城镇交通领域的刚性碳排放同样不能忽视。美国交通部长就曾表示,上世纪50年代,美国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为小汽车通行的高速公路,结果导致美国城市低密度蔓延,交通不堪重负。如果当时用1/10的资金投入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美国交通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拥堵。这就是典型的后人为前人错误的发展模式“埋单”。

    仇保兴指出,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首先应推行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从能耗方面来看,火车每吨公里的能耗只有118千卡,大货车是696千卡,中小卡车(家用)达2298千卡。也就是说,同等货物通过铁路运输的碳排放仅为高速公路的5%至20%,而且单位运输用地可节约20倍至30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机动车占有率还不高,但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已开始严重困扰着城市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在保持机动化能力的前提下,在大家还没有习惯使用小汽车之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等绿色出行方式。中国曾经是自行车大国,城市交通发展决不能挤占和压缩自行车行驶的空间。据测算,自行车作为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在城市有限空间内的交通通行能力是小汽车的20倍。此外,发展电动自行车符合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而且可以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充电。这些简单的道理往往被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忽视。在城市交通方面应下决心保留和扩展成体系的专用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大力发展包括地铁、快速交通、公交专用道、普通公交等公共交通,抢在大多数市民私家车出行的习惯形成之前,以“快、准、廉、优”为目标来优化公交出行方式,减少交通的刚性碳排放和城市空气污染。

    选择正确城镇化发展模式

    仇保兴表示,城市是人类美好的梦想和最终的家园,我国釆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在我国,85%的能源被城镇所消耗,85%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城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镇人口比例将在不久的将来突破50%。目前我国每年有约1500万人进入城镇,这一趋势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城市甚至区域的范围内倡导土地使用功能的混合,大力推广紧凑节地的发展模式。

    仇保兴说,在城市发展模式正确的前提下,我们在提高城市的紧凑度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生水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要改变城市园林绿化的方式,充分利用城市绿化来达到吸附污染物、降低热岛效应等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还要推行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诸方面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经济激励政策,如实施直接将污水处理费返回污水处理厂与实际COD削减成效挂钩的以奖代补的政策,促进企业主动采用节能新技术。

    仇保兴最后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同样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开展了各项节能减排工作。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建设低碳城市、控制刚性碳排放,将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汪汀)(原始来源:中国建设报)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