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门
- 没有文章
最新推荐
低碳,世博秉承的理念
发布日期:2010/4/10 21:13:57 作者:王刚 宋… 出处:解放军报
4月8日,一场春雨让世博园区格外清新。笔者走进园区,一座座低碳建筑洗涤一新,低碳的理念渗透到世博园的每一处细节。
在世博园,从中国馆、主题馆的“太阳能屋顶”,到世博中心的“植物墙”,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将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低碳“实验场”。5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墙,世界最大;4.6兆瓦太阳能发电机组容量,全国第一;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雨水回收、江水源热泵……“从充分利用太阳能的世博会阳光谷到碳零排放的伦敦零碳馆,再到由大豆纤维制成、可被生物降解的瑞士馆,上海世博会堪称一次低碳建筑展示会。”一位正在上海世博园内施工的项目经理告诉笔者,在施工期间,他听到最多的词就是“低碳”和“环保”。
笔者来到世博中心,其北立面是巨大的玻璃幕墙,透明中空玻璃幕墙实现自然采光,还能饱览黄浦江美景;南立面因日照充分,采用了可开启折线形玻璃幕墙和石材幕墙,其中双层玻璃幕墙中还精心设计了金属丝网和惰性气体,既有利于自然通风、遮阳保温,又不失通透性,创造性地解决了国内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减排的世界性难题。据估算,世博中心总能耗低于国家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紧邻世博中心的是绵延1公里的世博轴,它被人们称为“低碳环保走廊”。世博轴底下有一个800米长的蓄水池,可以储存7000吨水,预计能为世博园区提供5万立方米生活用水,相当于世博园区规划用水量的一半。通过利用江水源和地源系统,整个世博园区的空调运行费用可降低20%。
为了把减碳的行动向前推进一步,世博会提出了碳补偿措施,通过购买碳指标,补偿出行产生的二氧化碳。这是低碳经济正以更具体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国内通过市场化途径实现减排还处于萌芽状态,但通过世博会的契机,企业有了尝试低碳交易的机会,或将促进国内低碳经济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在世博期间各种碳排放中,有10%左右为场馆建设,参展者及演艺活动碳排放不到1%,而80%以上为参观者出行的碳排放。如何让约7000万游客按照主办方的倡导,多坐公交出行,做好碳补偿,成为上海世博会主办方的最大挑战。对此,世博局相关人士表示,世博会将通过节能减排技术自行承担部分碳排放,其余部分碳排放将通过公众自行购买。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时间长、参展企业和参观人数庞大,将会有更多的碳交易被完成。这也为探索国内碳交易成熟机制创造出条件。可以预见,世博会后,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