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技术 >> 正文

电动汽车如何驶向低碳未来

发布日期:2010/5/31 10:10:03 作者:赵娜 出处:中国环境报

  气候组织日前发布了首部以电动汽车为主题的研究报告——《低碳技术市场化之路:电动汽车》。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女士表示,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正在领跑世界的“清洁革命”,国内电动车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迅速增长,成为世界领先的电动车辆生产商之一。
  报告在深度调研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同时指出,电动汽车在近期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市场化之路需要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
  现实需求大政策环境好
  近日,由气候组织和摩纳哥阿尔贝亲王二世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电动汽车领导力峰会”在上海世博园摩纳哥国家馆召开。同时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电动汽车产业除了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外,对中国低碳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报告分析认为,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比传统燃油汽车高出46%以上,并具有13%~68%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在大规模替代传统汽车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有效缓解目前城市空气污染问题。而对于中国较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而言,电动汽车发展对此也能有所帮助。“电动汽车能量来源多样化,适合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据2009年统计,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2%,突破了50%的国际警戒线。
  常常需要在夜间充电的电动汽车还可以帮助平衡电网峰谷负荷,借助先进的V2G(电动汽车与电网通讯)技术,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间接降低碳排放。
  报告还指出,政策、市场和技术环境为电动汽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推动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与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已初具雏形,例如“新能源汽车战略”,在支持研发、补贴示范、规范产业、鼓励消费等方面都推出了相关政策;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积极落实中央政策,推动技术示范和产业化的进程。此外,中国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已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拉近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庞大且增长迅速的国内汽车需求也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核心技术是障碍,基础建设不积极
  虽然肯定了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前景和速度,但报告同时指出,这一产业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据预测,2013年以后电动汽车才可能达到5%的年新车销售渗透率,2016年以后达到10%的渗透率。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政府及相关汽车产业必须共同努力。
  报告组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以及产业路径两大方面还存在争论,未能达成共识。在技术路线方面,形成了先发展纯电动汽车、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开始发展、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等3种主要观点;在产业发展方面,出现了自主研发、市场换技术和进口零部件采购集成3种路径。
  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工业基础薄弱,在电动汽车领域投资也相对较晚。在具体技术方面,电池、电机和电控等核心技术仍存在一定问题,短期难以达到完全商业化水平。
  报告同时指出,国内电动车研发的积极性不代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目前国内大规模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全面展开,且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投资规模大、经济性差等诸多障碍。其中,建设充电站的投资回收期很长,降低了各利益相关方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充电接口和电池标准的缺乏等也导致了基础设施难以在近期实现大规模建设。
  目前,电动汽车相对同等配置的传统汽车而言价格仍然过高,难以激发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世界各国普遍采取补贴公共部门购车的方式促进初期市场规模的形成,中国也有所动作,不过针对普通消费者的补贴计划还未正式出台。
  政策市场联手推动市场化
  针对上述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以国家为主导、政企密切合作的方式将更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市场推广,目前,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积极发展电动汽车技术并推进其市场化进程。
  专家建议,首先应制定电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付诸长期努力;在国家层面建立跨部门的电动汽车发展领导体系,理顺部门权责分工。同时,在产业规划、相关政策以及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保持与行业主要参与者(如整车及零部件厂商)的密切沟通和协商,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合理协调和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并重视电动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