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技术 >> 正文

核心低碳技术国产化势在必行

发布日期:2010/6/3 11:24:36 作者:佚名 出处: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6月3日讯  为实现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的减排目标,我国正进行着一场低碳革命,节能减排技术备受关注。

    专家认为,我国在低碳化的进程中,必须实现技术自主创新,必要时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再创新,最终实现国产化也不失为一条新路。

    算账:70%的技术进口 增量投资14.2万亿美元

    近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指出,我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而在这60多种技术里面有42种是我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这表明我国减排核心技术70%需要进口。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算了一笔账,如果以“不惜一切代价减排”的要求测算,到2050年减排的投资成本会达到GDP的6%。

    2010~2050年我国在能源部门(主要是电力部门)和钢铁、水泥、交通、建筑行业以及通用技术方面的40余项技术上,需累计增量投资14.2万亿美元。

    邹骥表示:“我国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的、优化的技术方案、技术战略来支持建设低碳经济,因为技术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我国未来的排放水平。”

    2009年,我国在清洁能源经济方面投资超过34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清洁能源投资国,位居第二的美国为18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体现在对清洁能源等减排项目的大量投资上,而非科研创新上。

    以风电为例,去年全世界新增风电机组能力我国占1/3,在我国每2个小时就有1台风电机组被竖起,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5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二。

    然而,我国在关键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征集和叶片设计方面仍依赖进口。初步计算,如果今后我国仍需要进口这些技术的话,在2050年前要追加投资7854亿美元。

    技术:国际转让可能性小 自主化应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哥本哈根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发展中国家呼吁发达国家将本国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免费转让给发展中国家,以补偿发达国家在历史上的巨大碳排放。

    然而,就奥巴马访华和欧盟访华结果来看,双边在节能减排方面合作并没有实质性突破。

    “免费转让是一厢情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说,“双边互访的减排技术合作都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之间怎么可能免费转让技术呢?”

    指望发达国家进行国际转让已经不可能,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国走上减排技术自主化之路势在必行。

    “新能源是一场革命,将比10年前的信息产业革命更重大、更深远,应该是世界农业文明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之一。如果说发明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化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产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新能源则可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的首席研究员姜谦认为,节能减排技术国产化的突破和革新已经不仅仅是单个企业或者行业之事,而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方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模式被认可

    近几年,我国核电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底,我国拥有11座核反应堆,总发电能力达910万千瓦,核准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540万千瓦。

    繁荣背后也有着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化的一份功劳。

    4月28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示范电站CAP1400国核示范工电站现场项目管理部成立。CAP1400是我国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从美国引进的AP1000技术基础上,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核电技术。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对我国核电领域采用这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模式表示赞同。“核电在我国耽误多年,有些东西难以在原理上再创新,那就得在人家的成熟技术上国有化。有一些示范性的运营技术,完全可以拿来借鉴,再往里面添加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

    李俊峰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我国科研能力处于起步阶段,最好采用合作研发的方式。“国内有市场,只要政策对头,不愁吸引不来技术。”他说。

    但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类似于培育我国自主核电技术“中国市场、美国技术”的合作,“如果还是用人家的技术生产设备和厂房,那我们仍然是制造大国而非创造大国。”周大地说。

    在低碳浪潮中,国内企业采用这种引进吸收再国有化的技术创新案例将会越来越多。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我们的市场大,发展余地大,同时政府的关注力度和行政干预力度更大,有利于我们自力更生地发展自主减排核心技术。”

    周大地也认为,在我国政策和市场的联动促进下,各地政府和企业会更有动力进行减排技术的创新研发。“我国定下的减排目标有利于巨大的低碳市场的全面开启。技术上不如人家,那就应该大力扶持,增加投入。几万亿元投入到高耗能产业里还不如投入到科技研发上去。”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