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城市 >> 低碳城市 >> 正文

深圳将建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发布日期:2010/10/11 10:22:36 作者:沈小妮 出处:深圳商报

  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深圳,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日礼物: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协议》),重点探索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这一份厚礼,既是对深圳以往城市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成绩的肯定,也殷切寄望深圳为全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做出表率。

  金秋十月,深圳的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迈开了稳健的步伐:排放权交易所正式运行,深圳抢占低碳市场“头啖汤”;《深圳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20)》出炉,各个政府部门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以引领者的姿态指引相关行业。

  建立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2009年7月,深圳开全国先河,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市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新增低碳经济内容:“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更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需要。深圳正在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深圳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力争成为具有低碳领导力的城市。

  为了给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客观、全面的科学依据,深圳市人居委大力推动对我市碳排放现状的调查研究。今年,环境科学研究院启动了《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发展低碳经济关键途径研究》,该课题将从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目标出发,在大量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深圳市的整体碳排放情况(包括碳源产生量、碳汇拥有量以及各区分布情况),建立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提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对策与措施建议。

  与此同时,市人居委还在研究制定低碳项目指标体系,将低碳的要求落实到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过程中,引导新项目按照低碳的要求进行建设,推动低碳产业发展。

  减排减废提升绿色竞争力

  不久前,深圳妈湾电厂传来好消息:在市人居委的积极推动下,妈湾电厂顺利完成了两台机组的低氮燃烧器改造工作,减少了2000吨氮氧化物的排放,比以前降低了40%!

   从2006年开始,市人居委启动“鹏城减废行动”,强力推进鹏城减废和清洁生产工作。5年来,参加这一行动的会员企业已经接近1000家,共取得了削减排放二氧化碳29万吨、COD51541.2吨、二氧化硫23349.8吨、废弃物66771.8吨,节约水资源2631万吨、节约用电40086万度的环境效益。

  近年来,人居委积极组织和引导科研机构发展“低碳技术”,推动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开发新低碳技术。人居委还将联合燃气集团,在未来5年内完成1500台工业锅炉的天然气替代和脱硫改造工作,减少碳排放。完成南山热电注水降氮的试验工作,并推广到全市各燃油机组,在2013年前推动妈湾电厂全部完成4台机组的低氮燃烧器改造工作,在2011年前推动全部燃油机组完成油改气任务,使用天然气,以全面降低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总量。

  推行 “生态细胞工程”

  10月9日,8面“国际生态学校”绿旗同时在深圳8所学校冉冉升起,在深圳这座绿色城市的上空招展,引领更多人加入生态文明行列中。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在中国授予的首批“国际生态学校”全部落在深圳,这无疑是深圳多年来生态立市、全民环境教育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行的“生态细胞工程”,更是写进2007年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从此,各层次的生态创建不仅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极大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质,营造了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成为城市文化的特色组成部分。

  市政府成立了深圳生态市创建领导小组,重点开展了“国家生态区”、“生态工业园区”、“深圳市生态街道”、“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此外,还启动了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等十大系列的“建我绿色家园”活动。建立了较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创建标准体系,先后制定了环境优美街道标准、生态街道评价标准、绿色社区考核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标准等,为国家生态创建标准体系的完善做出了贡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广东省生态示范单位(村、镇、街道、社区)20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8个,“国家生态示范区”1个,“国家生态区”1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深圳市生态工业园区”3个,“深圳市生态街道”49个,“深圳市绿色社区”305个。

  打造宜居城市

    构成了完整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是候鸟南迁北徙的“歇脚地”和“加油站”;全市有500多个公园,1万公顷生态风景林,每人拥有16.3平方米的绿地……这就是唱响“春天的故事”的绿色深圳。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以“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致力于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今年6月份,深圳结合珠三角区域绿道建设,规划了总长约2000公里的深圳绿道慢行网络体系。4年后,深圳市民出门5分钟就可以走上繁花似锦的城市绿道,在绿道上享受优哉游哉的“慢生活”。

  今年的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把深圳建设成民生幸福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能,努力建设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文明城市。由市人居委牵头起草的《深圳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方案》明确我市建设宜居城市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方案,力争用10年的时间,将深圳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人民群众具有幸福感的宜居城市,成为国家和广东省宜居城市建设的先进城市和示范城市。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