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可持续经营对竹林保持碳汇能力至关重要

发布日期:2010/11/26 10:37:55 作者:佚名 出处: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绿色时报11月26日报道  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类型,国际竹藤组织对竹林经营以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竹业经济促进山区群众增收方面作用和相互关系的持续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坎昆会议前夕,国际竹藤组织专门发布报告《竹林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记者就这一报告的最新观点和成果,专访了报告的主要撰写者、即将前往坎昆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国际竹藤组织环境项目部主任楼一平博士。
  人工竹林与类似的速生树种人工林具有相近的碳汇能力
  记者:这份新发布的报告有哪些发现和成果?
  楼一平:国际竹藤组织通过对立地条件、土壤管理和每年收获等常规经营竹林碳汇机制的研究发现,人工竹林与类似的速生树种具有近似的碳汇能力,但两者碳汇模式有所不同。具体来说,亚热带毛竹新造林在其郁闭前5年,碳汇量高于杉木,而热带的麻竹在其郁闭前5年碳汇速率低于桉树。5年后,毛竹与杉木、麻竹与桉树的碳汇能力分别趋于近似。基于这些数据以及大量有关研究中国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文献结论表明,竹子具有作为碳汇林造林树种的潜力和优势。
  可持续经营和收获对竹林保持碳汇能力至关重要
  记者:竹林经营水平与其碳汇量有哪些联系?
  楼一平:对人工竹林和天然竹林而言,要想开发并保持其碳汇能力,可持续经营和合理的收获至关重要,是必须的措施。一旦缺乏合理经营或者放任其生长,预计亚热带地区30年内毛竹的碳汇总量将只有马尾松的30%。因此,应该在竹产区大力提倡竹林可持续经营,科学定期采笋、砍伐等管理措施,以便实现其较强的碳汇能力。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经过严密设计的关于竹林碳汇能力以及经营措施对竹林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报道,这些结论都需要大量实地的科学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丰富。
  在更长时间内持续储碳能力是竹林的优势
  记者:竹林碳汇与其他人工林相比有哪些优势?
  楼一平:从生态系统尺度上讲,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成熟竹林的碳储量近似等于甚至稍低于其他林种。但是,由于其择伐后的再生特性,竹成林的年净碳汇量是恒定不变的。而且,当其他树种成林皆伐后碳素大多很快返还自然,而竹林却可保证约2/3的地上部分和全部的地下部分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内持续用来储存碳,可见中国竹林拥有巨大的碳储量。随着竹林造林计划的不断实施,竹林面积不断增加,未来我国竹林碳储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竹林采伐后碳的转移途径,材用竹砍伐后常常以不同的方式被加工利用,因此其碳汇潜力随之被转移到竹产品中。如果新型竹产品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那便意味着碳储存时间的延长,所以需要鼓励技术创新,生产经久耐用的竹产品。
  积极争取竹林碳汇的重要地位
  记者:应如何更好地认识竹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缓解、适应和发展”所具备的潜力?
  楼一平:将生物量转化为生物碳转移到土壤中是竹林突出的一种碳积累方式。生物碳能提高贫瘠土壤中农作物产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长效保持和利用,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其他元素的污染,提高植物对水的利用潜力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当然,我们的研究分析是基于当前的气候条件,具体情况可能围绕具体气候背景波动,因为气候变化可能改变竹子的生长规律、光合特性,或者改变其他气候因子,如降雨量的增减、温度的不稳定性、病虫害的暴发甚至极端气候或火灾。
  记者:众所周知,竹林是是世界范围内生长更新最快、用途广泛、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富民特性的森林类型。国际竹藤组织的这一研究成果,在全球视野上有哪些意义?
  楼一平:目前,竹林在解决社区生计(扶贫)与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虽然竹林在碳汇领域的研究仍需深入和拓宽,但这一研究成果,证明了竹林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缓解、适应和发展”挑战中的巨大潜力,也有力地证实了竹林在为全球提供碳汇服务功能和缓解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所以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与繁荣的道路上,竹子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这也是我们在这次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努力争取的。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