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城市 >> 低碳城市 >> 正文

解读杭州 “低碳”样本

发布日期:2010/12/1 13:03:30 作者:宋冰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就在当下,遥远的坎昆,又一次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谈判正拉开帷幕。而与去年此刻相比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城市的低碳建设已经路径渐明。

  哥本哈根会议的无果而终并没有影响中国各个城市在低碳建设之路上的大踏步前进。就在当下,遥远的坎昆,又一次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谈判正拉开帷幕。而与去年此刻相比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城市的低碳建设已经路径渐明。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今年公布的五省八市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已经明确了城市和地区层面上的低碳探索行动要实质性地展开。根据《通知》中的说明,这些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

  这个时机之下,《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造访了名列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内的杭州,以见证中国城市当前的低碳经营和城市经验。

  减排目标比全国高5~10个百分点

  说到建设低碳城市,话题总是要从一个关键处展开,即究竟何为低碳城市?就此问题,杭州给出的一张低碳城市建设路径图很好地作出了诠释。

  根据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纸《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杭州对低碳城市的理解是:探索一条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行为特征、社会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发展道路,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主要的量化目标则是,到202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左右。这一指标比全国高5~10个百分点。

  而根据“六位一体”的总规划,各个方面之下还分别设立了具体目标,比如低碳经济方面,《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就提出,产业结构也将“低碳化”。

  也就是说,到了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60%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打造一批二氧化碳“零排放”企业,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全面推广。

  而低碳建筑方面的要求是全面完成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建筑要满足绿色建筑标准。低碳环境方面则要达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的目标等等。

  和一些空谈“低碳”口号的城市不同,减排50%的具体量化目标,加上各个领域的细化目标,看上去杭州已经设立了一个明晰和可操作的低碳城市建设路径图。而据杭州市发改委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杭州市也已经开始采用一些碳测量工具进行碳盘查,以落实目标的核查。

  民营经济撬动低碳产业

  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曾经表示,杭州市是一座没有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度非常有限的旅游型城市,理应在低碳城市的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而杭州发展低碳的主要核心,正是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同时另一方面也积极将低碳技术和产品在社会上广泛推广应用。

  杭州市副市长沈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发展低碳经济,是杭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国率先建成低碳城市后,杭州工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也将更明确地体现低碳经济的要求。”

  这种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力,部分就来自于先行先试的低碳经济开发区,比如位于杭州北郊的省级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

  早在2003年就明确了将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作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支柱产业的钱江经济开发区,近年开始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风力发电等低碳经济,聚集低碳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代表低碳经济未来走向的重要抓手之一。

  而除了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引导,财政出资,搭建例如低碳经济开发区之类的平台以外,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其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的撬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正是杭州打造低碳城市的主要运作模式。

  据了解,杭州市“十二五”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完成后,还将成立“低碳城市(或经济)专项基金”,基金规模将会超过“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6000万元,只要有好的项目,这些产业基金就会予以支持。

  实际上,低碳经济商机早就已经成为浙江民间资本关注的新热点。浙商创投行政总裁华晔宇就曾表示:“浙江民间资本充裕且活跃,对低碳项目非常感兴趣。”浙商创投还设立了首个以低碳经济产业为投资方向的私募基金,总规模为2亿元。

  不仅在浙江,民营资本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力量也已经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一种趋势。中国民企绿色低碳联盟秘书长孙保罗就曾透露,包括阿里巴巴、复星集团等16家民营企业正在筹划发起一只低碳基金,专门投向一些有潜力的节能环保公司和项目。

  “低碳环保节能新能源领域空间巨大而且是拥有未来的可持续产业,在这个领域一个10亿元的基金,预计能够撬动1000亿元的产业投资机会。”孙保罗表示。

  而这种民营资本的撬动,正是城市产业发展所期待的。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