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城市 >> 低碳城市 >> 正文

低碳产业成污染元凶 “低碳城市”不能高碳发展

发布日期:2011/10/12 9:44:15 作者:熊建 出处:人民日报

  ●“低碳城市”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一窝蜂发展所谓的低碳产业却因技术创新不够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

  ●“低碳城市”成为一些地方争项目、出政绩的新概念,所谓的低碳产业往往是以高污染和高能耗为支撑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第二届“低碳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影像展上表示,今后5年,我国将适时扩大低碳城市试点的内容和范围。

  相对于国家的谨慎规划,各地却早已“轰轰烈烈”地拉开了低碳序幕。目前,内地已有至少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标。

  光伏产业被称为把“污染留在国内”“新能源带到国外”

  9月20日,浙江省海宁市政府表示,晶科能源控股公司污染环境事件基本平息,该公司1.2GW的生产线已经停产,第三方调查也在加紧进行。

  作为一家太阳能产品制造商,晶科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硅片、电池片生产以及光伏组件制造,是一家典型的新能源企业,而新能源产业在公众印象中是一个绿色、低碳的行业。为什么这么一家“低碳企业”却反而成了污染元凶?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表示,光伏电池在产生能源的过程中并不会产生污染,污染主要来自光伏电池的生产环节。目前国内生产光伏产品的主要材料为多晶硅,而多晶硅的生产技术主要为“改良西门子法”,会形成大量四氯化硅等氯硅烷副产物和氯化氢。

  我国光伏企业引进的多是国外的落后技术和设备,做不到闭环式生产,加上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对工艺掐头去尾,省掉了污染物的回收、处理等环节,就造成了对环境的损害。“国外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一般不会产生污染。这些被认为没有污染的光伏企业,在我国却成了高污染企业。”傅蔚冈说。

  中国机电商会光伏产品分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日益增长,短期内难以改变“市场在外、原材料在外、技术在外”的现状。目前几乎所有的技术设备和九成以上的原料依靠进口,98%的产品销售依靠出口。于是太阳能产业就被不少人称为“把污染留在国内”、“把新能源带到国外”。而目前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低碳产业,正被很多城市当成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抓手。

  “烧着高碳的煤,生产低碳的节能灯”,低碳发展往往以高碳为支撑

  河北保定,昨天的黑风口,今天的“中国电谷”、“太阳能之城”,已有新能源企业近200家。山东德州,过去以扒鸡闻名,而今,太阳谷微排大厦成为城市新名片。浙江建德,誓要消灭所有大楼的空调外挂机,代之以“水空调”。上海、北京、无锡、芜湖、珠海、成都……近年来,地不分南北,城不分大小,几乎都聚集在同一面旗帜——低碳城市下,探索低碳发展模式。

  怎样才算“低碳城市”?“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很难说哪些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发展低碳城市是一个过程,我们强调的是不断向低碳化迈进的方向。”

[1] [2]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