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资讯正文 | ![]() ![]() |
|
||||||||
太湖治污呼唤“自扫门前雪”(中华环保世纪行) | ||||||||
作者:刘毅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2 | ||||||||
本报北京6月1日讯 记者刘毅报道: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江苏苏州与浙江嘉兴交界处的王江泾断面水质堪忧。主要受苏州盛泽镇大量印染污水的影响,自2002年至今,这个断面的水质每年降低一个类别,目前已经是劣五类。处于下游的浙江嘉兴深受其苦。 按照要求,到今年底,苏州出境水质应当实现《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规定的水质目标,即高锰酸盐指数达到三类,氨氮达到四类,总磷达到五类。按照目前的趋势,这一目标难以完成。 记者最近随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太湖流域采访时发现,“上游排污,下游叫苦”的情景并不鲜见,“上游来水水质不好”也成了一些地方治污进展不快的借口之一。 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太湖湖体水质较好,但环湖主要河流及交界水体的8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劣五类水质比例接近一半。污染造成太湖流域水乡面临严重水质性缺水,部分群众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水体的流动性与行政区域的分割性,是造成太湖水污染治理复杂、艰巨的重要原因。”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委主任杨任远说。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起责任来,“自扫门前雪”,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强环保执法等措施,大力防治水污染。 专家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水质交接责任制,上下游同防共治水污染,避免流域污染纠纷和事故扯皮等问题。江苏日前出台并即将于6月5日实施《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这一条例的核心制度就是水质交接责任制:对出境水质超出规定目标的,由上级人民政府通报批评,对造成环境污染或水功能退化的,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对下游造成水质功能不达标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游政府给予相邻地区经济补偿;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02日 第二版)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2.3亿方长江清水解燃眉之急 环太湖实施“蓝天碧水”工程 完善排水工程 成都建最大治污 南京外秦淮河耗资30亿治污后 退休教师破解尾矿治污难题 净 "碧海"药方疗效甚微 渤海"治 水是如何“治”的——太湖采 “这两年,鱼又回来了”:太 太湖湖畔日记:湖州离湖更“ 治污要快于经济建设速度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