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第2深高原淡水湖抚仙湖遭过渡捕渔环境恶化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第2深高原淡水湖抚仙湖遭过渡捕渔环境恶化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生活新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30

  村委会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只要吸引了游客过来,当地村民的收入又可以增加不少。

  针对这一问题,云南生态网络(该机构是由在云南省从事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和发展项目的外国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国际民间机构(包括当地有关的政府项目主管部门)共同发起组建的一个非盈利的网络机构。)协调人陈永松先生称:就整个生态系统而言,这种做法的破坏性将会逐步现在很难体现出来。但是,换一种角度来审视人工沙滩的修建,我们发现游客是奔着沙滩来,倘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游客涌入带来的影响很难得到遏制,这就会带来是所谓的污染。沙滩得到游客的肯定后,效仿者盲目跟风,污染将逐渐扩大。从一个局部问题扩大到区域污染,所以说负面的影响一直会在不断在扩大。这个问题不容能小视。

  房屋地基落在水中

  同样是在澄江县龙街镇立昌海边村,我们还看到了这样一幕情景:进入海边村由澄江向江川方向走,一路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房屋直接修在湖边的有不少,与其他湖边村庄不相同的是,这些不久前才修建的房屋的地基全都在水里,基石由石头砌成,墙体由砖砌成,是一些简易的房屋,听说,这些房屋大都是专门供渔民所用,主要是为了方便出海捕鱼。

  在村里,我们就此事专门找村民询问,村民们倒还觉得我们大惊小怪,大题小作。很不以为然。

  记者:这些房子的地基为什么要下在水里?

  村民:这修房子修在哪里都是修嘛,哪里能修只要批准了就修,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记者:谁批准的在水里落基修房?

  村民:(吱吱唔唔)我认不得(不知道)。

  记者:(手指建在水里的房子)这些房子占了河道,有没有人来管过?

  村民:有,年年都有人来拆房子,结果怎么样,还不一样有这么多房子没有拆。

  听村里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干部说,去年镇上还专门组织民兵来进行过一次大清理,好多修理工在水里的房屋都被拆掉了。为了进一步核实此事,我们随后找到了去年在镇上负责民兵工作管理的王洪。王洪说,他先后在镇上从事民兵管理工作好几年时间,几乎每一年都有带队到湖边执行拆水上违章房屋的任务,去年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由于部分村民不讲道理,对政府的执法相当不满,王洪带队所执行的任务也经常遭到一些村民的野蛮抵抗,在去年执行的一次任务中有一名民兵就被前来抵抗的村民打伤。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沿湖的村民都有这个想法。"王洪说:"现在的立昌海边村比以前好多了。如果平常不做那么多的思想工作,恐怕现在的情况要糟糕得多。"今年五月,由于王洪的工作出色,被调县抚管局综合执法大队任队长,他向我们表示:以前的抚管站能行使的职权不多,现在既然成立了综合执法队,辖区水域内一切事情我们都得插手管,象立昌海边村乱在水边搭建房屋、建造的人工沙滩挤占河道,还有像偷渔等整个管辖内的一切该管的我们都要管,而且还好严管,还抚仙湖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定不允许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侵害居住在抚仙湖沿岸人民的母亲湖。

  经济流失:抚仙湖一年被偷8000万

  隔河村的偷渔经济

  江川县海门办事处隔河村是沿湖村庄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在全村几百口人中,有劳力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靠捕鱼养生,我们在村里走了一遭,几乎每家每户门前都摆放着一个拖拉机,只不过,这些拖拉机全都只剩下机身了,听村民讲,这些拖拉机的机头(柴油发动机)都放在湖岸边作拖鱼之用。

  事实上,买一辆小型的农用拖拉机怎么说也得花上几千元钱,而买这样的拖拉机主要也是农用,可在这个村里,新买来的拖拉机一到村子就身首异处,对于机身,几乎从买来后就很少用过。这里的拖拉机早在20多年前主要是用于农用或运输的,那时候从来没有人想过要用拖拉机的发动机还有拖鱼之用,后来,也就是约5年前,不知道被谁捣腾一阵后竟用机头来拖鱼网。自古以来,人工下网与收网是抚仙湖沿岸的村民传统的捕鱼方式,隔河村也是一样的。过去,收一次网至少需要五、六个壮汉,自打有人使用拖拉机的发动机来拖鱼网后,隔河村的渔民们全都用上了这个新式的捕鱼方法。

  捕鱼的方法是先进了,从人工捕捞到机器捕捞,这中间的确省下不少的力气,可是现如今一只渔船的装备价格也同样比以前番了几番,过去一只渔船只需要几百元的投资即可,可现在一只渔船所有的装备配齐至少需要两万元钱,换在别的地方,对于一个普通的村民,这两万元钱显然不是一个小的数字,可在隔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个能力。而这样的经济基础几乎全都是靠捕鱼垒成的。前不久有一个重庆旅游团来到隔河村观光游玩,有游客看到隔河村遍地都是拖拉机的机身,不禁发出一声感叹:看来这个村的农民已经达到小康生活的水平了,遍地都是废弃的拖拉机!

  这位游客的话引起了在场许多人的共鸣,一位随团旅游的摄影师掏出相机不停按动着快门,他说自己去了很多地方,却很少看到这么富有的村庄,几年前,他从报纸和电视上认识了天津的大邱庄,那儿算得上全国最富有的村庄之一。而在西部地区,象隔河村这样的村庄毕竟是少数,他想把这个村庄的繁荣景象带回重庆,让那里的乡亲们看看隔河村的村民是怎样致富的……

  这位摄影师虽然言之有理,但他不知道隔河村"经济繁荣"的背后还隐藏着不合理、不合法的生产规律。就江川县而言,抚仙湖每年开海公开捕鱼的时间极短,也就是说,象隔河村这样的沿湖村落,除开海外其余时间所进行的捕鱼活动均属于偷渔,是违法的,他们偷渔所赚来的这些钱也是昧心的。

  听说,很早以前,隔河的村民主要也是靠种地维持生计的,现在,谁也说不清隔河村的捕鱼历史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年过古稀的张大爷是村子里的老渔民,在他小时候,就经常随父辈们一起出海捕鱼。那时候的抚仙湖鱼很多,最多的一天,一条船可以捕到几百公斤的鱼,不过那时候大家捕来的鱼从不外卖,大都是自己捕来吃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捕鱼的人越来越多,鱼也多得吃不完,有人开始把一些值钱一点的鱼拿到街面上去卖。"那时候1公斤抗浪鱼才卖5角钱,这都算贵的了。"张大爷把刚刚吸完的烟筒放在一边,喃喃自语道:"现在几天的时间也难捕到一条抗浪鱼了,也怪,偏偏在最贵的时候这抗浪鱼少了,听那年轻人说,现在1公斤抗浪鱼可卖到1300元钱!"

  张大爷告诉我们,隔河村以前也有捕鱼的习惯,可那时主要还是以庄稼为主,而现在村的庄稼还是原来那么多,但有些村民家的庄稼地因忙于捕鱼没有时间照料,干脆拿钱请人帮忙做。

  银鱼加工出口国外

  我们在隔河村采访的时候,在一家小商店买了一包"紫塔",我们递给店主一张10元的纸币后,店主找补了1元钱给我们,那张1元的纸币与一般的钱差别很大,币面上染着一层厚厚的油腻不说,还散发着浓浓的鱼腥味,由于钱币上的鱼腥味太过刺鼻,我们示意店主另换一张,店主显得有些不耐烦:"再换一张也是这样的,我这里只有这种钱!"话音未落,店主又从抽屉里拿出厚厚的一叠零钞,我们接过这些零钞,这才发现几乎找不出一张没有鱼腥味的,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勉为其难地让店主另换一枚一元的硬币。

  随后我们才听说,这里的一些小商店平常大都是做自村渔民的生意,渔民手上的钱每天都在鱼的交易中转来转去,难免会沾上鱼腥。

  通过对沿湖数十个村落的采访,我们发现,隔河村的"渔业"是其中最为"发达"的。与其他沿湖村庄不同的是,隔河村不仅有捕鱼、收鱼的,还有加工出口的。在村口,一个占地数百平方米的银鱼加工厂格外扯人眼球,这个加工厂是这两年才开始生产的,加工设备是从外地专门购买进来的,我们采访期间,一直未能找到加工厂的负责人,听里面的工人说,这个加工厂每天都要加工大量的银鱼,少则几百公斤,多则上吨,在生产车间里我们看到,整条生产线上大都是以人为主,机器为辅。生产线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包装。装袋过程分取料、称量、包装三个环节,每袋加工好的银鱼净重量为1公斤。

  据说,这些银鱼加工完成后全都出口到国外像日本、泰国等一些国家,而且价钱也要比收购时要高出好几倍甚至更高。由于没有银鱼加工厂的负责人,我们一时也无法证实这个加工厂是否有相关的加工生产许可证件,不过我们已经知道,在时下禁渔期,这个厂的利润大部分是偷捕来的,因此,所加工出来的银鱼也是不合法的。

  1000艘渔船10个月"收获"75000万

  我们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对抚仙湖沿湖偷渔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其中渔船的数量是最让人吃惊的。在抚仙湖的综合管理中,澄江县划管水域最大,占抚仙湖总水域的2/3,按照澄江县抚仙湖管理部门去年登记办证的渔船大约有400多艘,可我们在调查中实际统计的数量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实际渔船数量比这官方的统计数据多出了近一倍,这些多出来的渔船也就可以视为非法捕捞的工具,而华宁、江川两县所管辖的水域相对要少得多,不过,两县辖区内现有的渔船,合法的与非法的加起来也不少于500艘。更值得注意的是,时下正值夏季捕鱼的高峰期,沿湖一些村子的渔民正在抓紧时间赶造渔船。对于这个数字,我们在采访中曾经找当地有关部门反映过,就连当地相关部门都不敢相信我们实地调查中统计出来的数据。不过已经有部门明确表示,将对沿湖捕渔船只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理。

  如果按1000艘这个保守一点数字估算,按一年至少有10个月的禁渔期计算,在禁渔期内,知道这1000艘渔船能让抚仙湖有多大损失吗?事实上,这些船大都是以银鱼捕捞为主,如果按每艘渔船每天捕捞50公斤银鱼,每公斤银鱼的交货价为5元钱,相信谁都会轻易的得出这个惊人的数字:7500万元!这么大一笔钱原本属于国家所有,可由于管理等相关环节上出现了漏洞,最终导致这笔巨款落到了不法渔民、渔商的囊中。

  就在我们在六木村附近采访的当天,碰到两个渔民各自拎着一条青鱼沿途叫卖,两条青鱼中,大的有5公斤,要价600元,小的也有3公斤多,卖价350元。谈话中,渔民告诉我们说,他们所卖的青鱼都是从抚仙湖网捞起来的,为证实这两条青鱼属原生态鱼种,其中一个渔民扯着自已那条嘴边带有胡须的青鱼说:"这条青鱼是抚仙湖里土生土长的,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也比人工饲养的青鱼要高得多,而且数量也少,所以价钱要比其它(人工饲养的)青鱼要高一倍左右,货真价实,值。"后来我们才听说,抚仙湖里目前有两种青鱼,一种是原生态青鱼,另一种是后来有一批人工饲养的青鱼(无胡须)也放进了湖中。这种人工饲养的青鱼市场上的价格为1公斤60元左右。原生态野生青鱼1公斤的卖价格在100元以上。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禁渔期还是开海捕鱼期,抚仙湖有两种原生态鱼是不允许捕捞的,一种是抗浪鱼,一种就是青鱼,要是在20年前,当地有关部门或许还不会出这样的禁令,可是现在,这两种原生态土著鱼已经到了濒危的地步了,几年前,曾有一位武汉的鱼类专家前来考察抚仙湖时心情沉重地说:"抚仙湖是该用法规保护珍稀土著鱼种的时候了!"

  对于玉溪市抚仙湖管理部门来说,要想保住湖内珍稀土著鱼种,并非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沿湖的管理线有100多公里,仅靠现有的势单力薄的执法队伍,恐怕有些力不从心。从我们这次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现在每天仍有少部分渔民专靠捕捞湖内原生态珍稀鱼类赚钱,用一个专捕青鱼和抗浪鱼的渔民的话说:"我一天捕一条野生青鱼跟我出两天海所捕到的银鱼所卖的价钱差不多是一样的,如果能捕到1公斤抗浪鱼,就够我歇上好几天了,这往后,青鱼,抗浪鱼越来越少,价钱也就越来越贵,要想赚钱,还得象我这样干。"

  据悉,几年前,有人专门靠偷捕青鱼、抗浪鱼赚钱的渔民,一年下来少说也得赚个几十上百万的,后来偷捕这类野生珍稀鱼种的人越来越多,青鱼与抗浪鱼也越来少,家住金沙滩边的李祥江痛心地说:"怕的是有一天所有的鱼都被捕光了,我们就等着喝西北风了。"

  外来鱼种抢滩危及土著鱼种

  孤山----青鱼最后的寄居地?

  在抚仙湖采访期间,我们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任务,就是寻找抗浪鱼、青鱼等珍稀土著鱼的踪迹。

  从澄江沿华宁向江川寻找,正好沿抚仙湖绕了一周,沿途采访中,所到之处,当地的村民、渔民无不叹息声声,我们要找的那些土著鱼已经接近绝迹了,对于个中缘由,人们总结中总少不了"大量捕捞"这四个字。在金沙滩,现年72岁高龄的杨成松老人以前是教师,从小在湖边长大,村子里也就只有他们家从未出海捕过鱼,说起湖里的青鱼、抗浪鱼等就上火:回头二十年,这湖里要什么鱼就有什么鱼,可现在除了银鱼,还有什么鱼?我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没有吃过抗浪鱼了。抗浪鱼我年轻的时候经常吃,现在人上年纪了,行走也不方便了,想花钱买来尝尝,太贵了又买不起。我估计,再用不了几年时间,这湖里的青鱼、抗浪鱼就一条也找不到了。湖里的鱼就那么点,可捕鱼的人越来越多,这迟早有一天会捕完的。

  6月上旬的一天,我们到了孤山风景区一带,听附近的村民讲,近年来,整个抚仙湖的青鱼都集中在孤山一带,为了见证这一说法,我们找到湖边一游乐场租了一只小船,从阳光海岸附近划船到孤山。到了孤山脚下,我们将小船泊在山脚边,然后找到一块僻静处坐等青鱼的出现。

  与抚仙湖其他河段不同,孤山附近的水质感觉要好许多,余波荡后,眼前一番碧海蓝天的景象。加上,整个孤山四周没有捕鱼的渔具,这里的湖水显格外安宁。这一天天气晴朗,我们抵达孤山又正好是在中午时分,听说,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时间正是大队青鱼出游的最佳时期。

  我们在附近等了10多分钟后,为我们带路的村民罗成刚手指不远处的水面轻声示意:看,那边有好多青鱼游过来了,顺着罗成刚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在距我们约莫30米远的水面,一团黑影由远及近向我们游了过来,近了,更近了,前面带队的是一条约五公斤重的大青鱼,后面大大小小跟了10多条,老罗告诉我们,眼前的结队出游的青鱼规模还算小的,平常结队出游的青鱼较多的有几十上百条。

  前面带队的青鱼警惕性极高,听动我们移步时发出的轻响,一个猛子便潜入水中,尾随其后的其它青鱼也跟着没入了水里,随后就再也没有露面了。老罗说,现在仍然有不少的渔民赶在好的天气到孤山一带偷捕青鱼,由于担心被湖管站的巡逻船逮住,这些偷捕的人通常带上些简单的渔具,采取叉或电的方法捕鱼,这些偷渔的人隐蔽性很强,湖管站的执法人员一般也很难抓到现形。

  孤山一带出现青鱼的踪迹,目前知道的人并不多,我们带着相关疑问找到了澄江县抚仙湖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的从事鱼类研究的熊先生,针对我们所提供的线索,熊先生作出了如下诠释:近年来,抚仙湖的银鱼繁殖速度惊人,银鱼属于短命鱼类的一种,平均寿命在1年左右,也就是说,银鱼长到一年后就自然死亡,死后其尸体沉在水中并腐烂,越来越多的银鱼死后,其尸体也渐渐腐烂,大面积的水质开始被污染。青鱼与抗浪鱼生存的水质环境要求比较高,水质一旦下降就会直接影响到它们的生存;此外,由于银鱼的取食与本土的青鱼、抗浪鱼大致相同,银鱼的大量繁殖,其取食空间也在迅速扩大,与之相反,青鱼、抗浪鱼的取食领域也在快速缩小,这一点也会导致本土珍希的青鱼、抗浪鱼逐渐消失于抚仙湖。熊先生肯定,大量青鱼出现在孤山一带,这表明孤山一带的水质比其它地方要好,还有,孤山一带的银鱼可能比其它地方要少。

  思考:抚仙湖银鱼泛滥,福兮?祸兮?

  令熊先生担忧的是,真正要给土著鱼种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消灭银鱼是迫在眉捷的事情,不过他也表示,依靠目前现有的技术是很难将银鱼驱出抚仙湖的。一阵叹息后,熊先生开玩笑似的说:"其实,现在偷渔的绝大多数都是捕的银鱼,作为抚仙湖的管理单位,我们也觉得很矛盾,如果不让他们捕,银鱼繁殖更快,其后果也就更糟,如果让他们捕吧,这整个管理就乱套了。真是左右为难呀。"

  在多处采访中,我们发现,银鱼成为了抚仙湖主要的捕捞鱼种。几乎每个县的岸边,都大面积晾晒着银鱼。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外来银鱼的"入侵"给抚仙湖本地鱼种和水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抗浪鱼的骤然濒危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银鱼的引入。就此,我们专门采访了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水政渔政处。

  该处工作人员郑忠清告诉记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银鱼便被引到了与星云湖,星云湖位于江川县城北1公里处,与抚仙湖仅一山之隔,一河相连。银鱼的繁殖能力极强,寿命却极为短暂,仅有1年的存活时间。星云湖大量繁殖的银鱼随水流涌入抚仙湖后,几年的功夫银鱼便成为了抚仙湖中数目最多的鱼种。

  外来的银鱼数目猛增后,对本地鱼种抗浪鱼,青鱼等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饵料的竞争,有研究显示银鱼同抗浪鱼的食物十分相似,两者在有限的212平方公里的水域争夺食物,竞争之下,由于银鱼数量庞大,逐渐以数目压倒了抗浪鱼。饵料的减少对抗浪鱼而言,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数量与银鱼相比逐年下降。其次,空间的竞争,由于银鱼数量庞大,两者的生存空间被压缩的逐渐狭窄。生物体在水域中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势必导致繁殖、生存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人为因素分析,抗浪鱼肉质鲜美,历来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因为能买个好价钱,渔民们大肆捕捞抗浪鱼。银鱼"入侵"后,近年来渔民在打捞银鱼时普遍采用一种类似"八抓鱼"的渔网。该渔网网眼密度为0.3公分,小的几乎只能容湖水穿过缝隙。自89年来,有关人员在抚仙湖的研究显示,用捕捞银鱼的渔网打起来的银鱼,每公斤银鱼里面就有250条3至5公分的抗浪鱼。如此的捕捞方式,严重威胁了抗浪鱼的繁殖生存。

  银鱼营养价值高,易于养殖,是出口创汇的经济型鱼种。可是,银鱼的弊端却在于,其属冬季产卵类型的一年生鱼类,大鱼产卵后不久即死亡。其生活习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不但可以生活在淡水水域,亦能在一定盐度的半咸水中正常生活生长,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很强。平时生活在湖水的上层,耗氧量较一般温水性鱼类为高, 但受精卵耗氧量却要求较低,1毫克/克即可正常卵化。假如银鱼繁殖过剩,其体内含有较高的磷元素,对水体将造成污染,形成水体负营养化,水藻繁殖加快,像如今的滇池一样,后果难以估量。

  我国对引种异地生物都有严格的规定,对那些会给本地带来危害的动植物都要经过专家论证,方能引种。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引入银鱼的时候,略显匆忙,尚未评估这种外来鱼种对本地鱼类的影响便迅速在星云湖繁殖。目前,星云湖水质已经降至5类水质,近年来抚仙湖的水体也一直在一类水质和二类水质间徘徊。

  就抚仙湖鱼类的生存状况,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小勇博士。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抚仙湖银鱼的引种情况

  陈小勇(一下简称陈): 云南引进银鱼始于1982~1983年,把太湖新银鱼和间下鱵鱼等大规模引进滇池、星云湖等湖泊。

  记者:银鱼、抗浪鱼的生物特性有那些?银鱼对抗浪鱼生存环境的影响有那些?

  陈: 太湖新银鱼与抗浪鱼同为主要生活在敞水区,并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它们在营养和空间生态位的巨大重叠所导致的竞争可能是导致抗浪鱼濒危的主要原因。

  记者:根据银鱼的特点(如寿命仅仅一年),其对抚仙湖水质、生态环境等各方面有无影响?

  陈: 银鱼成群生活,数量庞大,死亡后必然导致对水体的污染。

  记者:目前有什么研究进展或者办法解决银鱼、抗浪鱼的生存竞争问题?

  陈: 目前研究仅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没有控制技术。使用很细网眼的渔网才能捕捉银鱼,在捕捉银鱼的同时,大量其他鱼类,包括鱇鱼良鱼的幼鱼被捕杀,这也是银鱼之所以能够造成绝大多数云南高原湖泊土著鱼类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的途径是控制捕鱼使用的网具和网眼大小;人工繁殖和放流抚仙湖土著的肉食性鱼类,如花鲈鲤。

  记者:与以往相比,目前抚仙湖鱼类资源有何变化(数目,种群等方面)

  陈: 抚仙湖鱼产量比以前有所下降,但我没有确切的数据。近年抚仙湖鱼类种类反而更多,因为引入了许多新的外来种,如丁鱥、黄颡鱼、大鳞副泥鳅等。

  记者:抚仙湖水域内是否还有其他珍贵鱼类资源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受到影响

  陈: 抚仙湖的其他土著鱼类都在减少,如抚仙金线鲃、云南光唇鱼、花鲈鲤、抚仙吻孔鲃、常氏吻孔鲃、抚仙鲇等过去都是经济鱼类,现在不形成产量了。

  陈小勇 助理研究员 博士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动物学专业,研究方向:鱼类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

  主标:管理之痛:执法尴尬源于体制老化

  体验:跟踪执法碰上鱼霸拦路

  我们在澄江县随同抚仙湖综合执法队执法艇一起出海巡逻的当晚,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们跟随的那艘执法艇返回靠岸时,夜色中,岸边闪动的两束手电光不停地扫视着艇上的每一个人,艇上的执法队员张虎下意识的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岸上的这些人是鱼老板,也是鱼霸,是专门来挑衅惹事的。

  我们先下了艇,岸上两个拿手电筒的男子当即迎了上来,其中一人语气很不友好:"今天晚上有没有弄我们的网,最好说实话"话音未落,旁边另一个男子接过了话茬:"他们不是湖管站(综合执法大队的前身)的,别问了。"两个人转身走向另一边,正好张虎也上了岸。在两个人的追问下,张虎并不想一个执法人员对这两个人作出任何反映,倒是装作若无其事地低着头回办公室去了。我们一时感到很是纳闷。

  事后,张虎告诉我们,这样的事情,综合执法大队的每一个人都经常遇到过。最让他们心烦的是,以前的电话为方便群众投诉举报,还对外公布,可后来,没有一个人敢在办公室值班,几乎每天从早到晚,办公室的电话都在响个不停,那些电话中,绝大多数是鱼霸打的,全都是一些恐吓,威胁的电话,只要有人接听电话,电话那端不是"砍你全家!"就是"挖你祖坟!",到后来,没有一个人敢去接听电话了。

  办公室电话不接,有的鱼霸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执法人员的手机号码,整天没事一个一个的拔,弄得执法人员寝食不安,无奈之下,只好不断地换号码。截止目前,在他们这个执法队里每个人的手机号码都是保密的,就连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手机号码。

  据了解,目前活动在抚仙湖沿岸的鱼老板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鱼霸,他们主要是摸清了现在的执法人员是"纸老虎",没有真正的执法权,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因此,只要是执法人员割掉他们的鱼网,他们准会找执法人员蛮缠,有时甚至大打出手。仅澄江县这个执法大队就曾有人被鱼霸打过。

  无独有偶。早在1998年,这一年在抚仙湖执法管理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原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水上稽查大队执法人员甸自央随队友一起出海执法时,被一伙蛮不讲理的渔民当场用船浆打成重伤,甸自央当即被送往县医院抢救,后在医院整整躺了半个月才出院。这件事是时在当地的影响极大,也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件事后,一度猖獗的鱼霸也收敛了好一阵子。

  渔霸:谁让我破产我就跟他拼了

  所谓鱼霸,他们的真实身份是鱼老板,是一种经济利益让他们的身份发生改变的。在华宁县,有一个有名的鱼老板,他的绰号叫"平仔",平仔是当地生意做得较大的鱼老板中的一个。他之所比其他鱼老板有名,是因为他几次与渔政执法人员抗衡的结果。在整个华宁县所辖的抚仙湖水域中,平仔控制着50多张鱼网的生意,去年八月的一天。辖区湖管站的执法人员前来查割他的鱼网,没想到被他带着几十个村民气势汹汹地撵走了。

  6月上旬,我们几经打听,最终找到了平仔。平仔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再加上语气生硬,乍一看让人有些胆怯不敢靠近。在我们佯装同是做鱼生意的时,平仔这才放松警惕。

  平仔的抗法理论很简单:"做我们这一行起早贪黑也不容易,你(执法人员)说割我的鱼网就割呀,哪有那么容易!"平仔说,一开始他也没有胆大到抗法的地步,主要是2000年一年的时间,自己张罗的30多张鱼网中被执法人员毁掉了近20张,让他直接损失了10多万,那时候的平仔并不富裕,也是刚刚涉足这个生意圈,那些鱼网的钱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从银行借的贷款,鱼网被毁了,平仔一下急红了眼,誓死要跟执法人员拼到底。

  临走的时候,平仔还专门叮嘱我们:"以后你们要是在水上的生意(捕鱼)出了问题,可以找我帮忙,我帮你们收拾那些鬼子(执法人员)。"

  追责:谁来为执法队员埋单?

  "说是执法,我们并不是执法主体,只身受委托做事。"采访中,澄江县抚仙湖综合执法大队的队员张虎一脸的无奈:"在执法过程中我们的身份是执法者,可我们现在除队长王洪一个人是公务员外,其外地都不是,连个公务员的身份都不是,怎么算得上执法者呢?"张虎的话如一击重锤敲在我们的脑门上,我们一时哑口无言。我们很难相信,抚仙湖的管理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缘何止今仍没有一套完善的执法管理机制呢?占有执法主体也好,委托执法也好,都应该掌握有执法的权力。谁都知道,执法者首先应该是国家公务人员,如果脱离了这个"公"字,恐怕执法队伍的建设又将限入一片混乱!

  同样的执法尴尬还有不少。在澄江县抚仙湖综合执法大队采访时我们了解到,目前,所有的执法队员除了一顶水上执法的船用安全帽外,连一件他们认为本该有的防身器具都没有,弄得执法队员不得不为此而提心吊胆。该执法队现有编制为10人,与华宁、江川两县的编制相同,而华宁、江川两县所管辖的水域面积之和仅占整个抚仙湖的1/3,这对于管辖面积大的澄江县抚管执法队确实有些捉襟见肘。还有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该执法队现在陆地装备里,还有一辆蓝剑130货车,已经用了16年了,早就报废了,可现在还在使用,对此,队员也只能摇头叹息:"没有办法,没人管这事呀!"

  目前,玉溪市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规范、科学地管理好抚仙湖,变以前的市直管为澄江、华宁、江川三县属地管理。属地管理后的新问题已经出来了,三县管理上的协调工作谁来抓,如果其中一个县执法力度大,而另一个县执法力度稍显宽松,两地渔民的意见及矛盾很快就会升温,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管?

  就在我们即将结束这次采访的时候,玉溪市有关部门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关于抚仙湖执法队执法主体的问题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所有的编制内的执法队员全部转成公务员,以便合理执法、规范执法。

  背景资料: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和华宁三县境内,属南盘江水系,是我国第二深的淡水湖泊,流域面积1060.69平方公里,湖面面积21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57.3米,平均水深87米,蓄水量189亿立方米,占云南省湖泊总蓄水量的65%。湖泊水质目前为一类。

  抚仙湖流域内有三县七个乡镇,流域内总人口1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万人。流域经济以农业和种植业为主,磷化工是流域内的支柱工业。2002年,抚仙湖水质由一类降至二类。后经过治理和保护,2003年又恢复到一类水质。

  但随着湖周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特别是旅游业、工农业和磷化工的发展,抚仙湖的保护与开发面临严峻挑战。抚仙湖生态环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局部区域水质受到污染。据环境检测报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抚仙湖透明度以每年20厘米的速度下降,藻量呈上升趋势。抚仙湖湖内物种丰富,被誉为"土著鱼博物馆",常年生活着20多种土著鱼。但近十年来,一些土著鱼数量急剧下降,著名的抗浪鱼已由最高年产量500吨下降到2003年的200吨。


早上一些慢的鱼民还正拖未捕上的鱼


他们正在对这些进行加工

上一页  [1] [2] [3]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正在变咸
    第二届中国环境大使评选情况
    中国投入巨资治理环境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科学考察
    中国启动“国家环境友好工程
    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环境组织
    高原湖泊第一站:志愿者植下
    中国发展最迫切需要转变经济
    陆佑楣院士表示:我国还有3亿
    首次中国民间环保NGO搜索行动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