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 ![]() ![]() |
|
||||||||
新环保主义:注入更多“市场”基因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章轲 资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8 | ||||||||
编者按 自2005年初“环保风暴”以来,要发展也要环保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此,中央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但是,由于行政手段没有完全奏效,以及“发展与环保冲突”的惯性思维等种种原因,减排目标并未得以实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环保工作。”长远来看,改变监管方式,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将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但就目前而言,相关部门综合运用财税手段等刚性政策来解决环保问题,可能更具现实意义。 环保不是经济增长的“冤家” 2006年,我国确定了5年内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10%的目标。今年“两会”前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6年全国降耗减排结果,单位GDP比2005年下降1.23%,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有观点认为,一些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其潜台词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是相矛盾的,或者说,要保护环境,就要限制经济发展。 但身为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周生贤却不这么看。周生贤介绍,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环境保护史就是一部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历史,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没有丝毫意义。 “作为一个环保工作者,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就是燃烧。”周生贤解释,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总括起来就是又好又快地发展。污染减排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半年之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的教授杰弗里·希尔的著作《自然与市场》中文版发售,被多家财经媒体转载。希尔的观点是:“虽然市场条件下的经济活动本身也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但这并不妨碍市场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人们保护环境。”希尔举例说,前苏联是典型的计划经济国家,生产活动中的市场成分很少,但与同时期的美国相比,苏联的生态环境受到生产的破坏更为严重,可见市场机制与环境破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经济增长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在谈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时指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偏快,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 用市场机制推动环保 今年“两会”上,国家发改委在提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的《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认为,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不配套,节能减排投入不足,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价格、金融等政策措施尚不到位;不少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的动力不强”。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车纯滨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灶吃饭”的税收政策是导致基层政府袒护污染企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委员也认为,在我国推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行政性措施过强,法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很不够。 作为一位来自能源领域的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介绍,目前社会上不乏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但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合理,全社会应用这些技术的节能潜力高达数亿吨标准煤。可是无论在工厂中还是在百姓生活中,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却没有得到普遍实施和应用。原因就在于缺乏经济手段的激励作用。 “目前在减排上就有一些市场手段在使用,比如排污收费、二氧化硫的排污权交易等。”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玉歆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指出,用市场机制开展节能环保工作,效率更高。 但郑玉歆认为,我国的环境问题,其实更为严重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环境监管不到位。“农村的情况更差,污染状况严峻。很少有人关心农民的环境权,其实,环境权也是农民最大的权益之一。” “看不见的手”如何发挥作用 用市场的手段控制污染物排放,完全可以达到增效的目的。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世臻告诉记者,“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不但没有给企业造成负担,反而保证了邢钢强有力的产品成本优势。”据袁世臻介绍,2006年邢钢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6.63亿元,实现利税14.65亿元,其中利润9.31亿元,创效能力进入了全国同行业前列。 “看不见的手”如何在节能环保中发挥作用? “国家可以通过补贴消费者刺激节能产品需求,进而刺激节能产品的生产,向生产和销售非节能产品的企业征费并对垃圾处理企业给予优惠。这样就可以让产品的设计者、制造者、销售者、使用者和消费者都承担责任。”全国人大代表、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柴新建建议,国家针对各个行业的特点制定强制的节能环保标准,从生产的源头遏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并通过税费政策来奖励环保、处罚污染。 黄鸣则认为,国家应完善相关政策。一是价格政策。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产品价格中应体现资源消耗与污染治理的成本,使节能及环境治理成本内部化。二是税收政策。对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治理环境污染等成绩显著的企业,应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根据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建立完善资源环境税;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财政转移支付要考虑到生态补偿。三是投融资机制。切实加大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投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四是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节能产业。鼓励单位和个人委托专业能源资源承包商承担节能降耗治理方案的实施或节能降耗设施、设备与器具的运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确保相关设施高效、稳定运行。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生物燃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 新能源中还有可能挖掘到市场 我国环保仪器仪表市场发展分 环境监测仪器带来一个未来需 环保技术变废为宝 走向市场困 广东省环保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用“市场之手”治理环境(组图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