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 ![]() ![]() |
|
||||||||
专家邹骥称中国人均排放远低于发达国家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邹骥 资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9 | ||||||||
●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奢侈型人均排放水平,还属于基本需求型排放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全球战略意义 ●发达国家应积极履约,大幅度减排,并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让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相关技术,避免未来几十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锁定在高排放水平上 在过去不到20年的时间里,国内外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迅速上升,气候变化议题大有占据世界级核心议程之势。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引人注目。国际上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取代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由此强调中国减控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但是,温室气体产生量主要是由农牧业产品生产和消费规模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规模决定的,而粮食和能源的消费规模又是由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奢侈型人均排放水平,还属于基本需求型排放。中国人口居世界首位,实现13亿人与生俱来的基本生存权利,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排名世界第一恐怕也无可非议的。 与此同时,排放总量居世界前列也提醒我们注意:人口总量的控制不仅对中国发展有意义,同时也具有全球环境意义。中国排放总量较大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中国政府在全球温室气体控制中的政府管理责任重大,因为有这么大份额的排放量是在中国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战略与政策因而具有了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就此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全球气候保护也是举足轻重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选择。以这样的眼光去解读中国“十一五”规划中能耗及污染物排放两个约束性指标,解读中国的科学发展观,解读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就不难看出中国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与全球气候保护的目标存在着高度的重合性。 作为国家气候战略,中国应当坚定不移地致力于通过自身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高效率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万分珍惜温室气体排放容量资源,杜绝无节制排放、浪费环境容量资源的倾向。另一方面,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我们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要求具有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且对今天全球变暖负有历史责任的发达国家积极履约,大幅度减排,并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让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相关技术,避免在未来几十年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锁定在高排放水平上,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全球气候。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联合国气候公约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 《人民日报》 (2007-03-29 第16版)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温室气体排放引新能源危机 地 李肇星:中国将控制温室气体 欧盟委员会建议实行民航温室 水力发电:温室气体的元凶? 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比汽车 变“温室气体”为资产 巴西 太阳能建筑:1+1>2 气候公约:工业化国家温室气 新华专访:气象专家详解重庆 统计部门要为全面贯彻落实科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