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破解珠峰变矮之谜:冰雪密实是罪魁祸首? | ||||||||
作者:董毅然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9-20 | ||||||||
30余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等科学家利用天文、重力、激光测距、GP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珠峰的高程值进行了先后5次越来越精确的测量。1992年,科学家所测得的珠峰雪面高程的最终计算值是8849.04米,而1999年第五次观测的结果则下降为8848.45米。这表明了珠峰“变矮”了。 板块运动让珠峰变矮? 人们都在猜测:难道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发生了变化,而让珠峰长高受阻?陈俊勇院士在研究中却发现,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推进,仍然是形成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强烈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而且珠峰地区在印欧板块推动下的整体抬升过程中呈波浪式的起伏,上升的速率并不是均匀恒定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研究员也认为“珠峰顶部在短期内降低如此剧烈,肯定不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只能从冰川对气候的响应去解释。”他提出,全球由于气温上升,加速了珠峰顶部的积雪由雪到冰转化的过程,冰川的密实化过程加快,从而导致冰面的降低。 冰雪密实是导致珠峰变矮的罪魁祸首? “密实化”难道就是珠峰变矮的关键因素吗?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康世昌研究员告诉记者,“密实化”是指一个积雪转变为冰层的过程,它有两种物理机制,一种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雪在白天化成水,晚间气温降低,再变成冰,另一种就是雪层不断变厚,底层雪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之下变成冰。珠峰峰顶常年温度都在0摄氏度以下,所以绝对不可能是降雪先溶解成水再冻成冰。珠峰顶部积雪的密实过程无疑是第二种密实过程。 珠峰顶部冰雪到底有多厚? 珠峰上的冰雪层的厚度,专家众说纷纭,也让“密实化”发生作用的具体情况更加扑朔迷离。但由于条件限制,从来没有人将雷达背上珠峰进行测量。此外在峰顶的冰雪层上用冰钻钻至底部,也可测出冰雪层的确切值,但也没人有做过此类测量,所以珠峰顶部的冰雪层的具体厚度依然是个谜。 珠峰地区在海拔6500米以上的地方,每年降水量是500毫米,以此来推断,由于密实作用的存在,千万年来在珠峰顶形成的雪冰层应该非常厚,绝不应该仅仅是专家猜测的厚度,很有可能是珠峰顶部冰雪层有物质损失,可是源头却很难找到。但这只是一种猜测,目前还没有定论。 珠峰高度变化和全球变暖、温度升高有关? 既然全球变暖引发的“密实化”加快被确定为珠峰降低的重要因素,那么珠峰每年降低的值能否和全球温度上升的幅度密切对应呢? “全球气温总体来说从1966年到1975年是冷期,上世纪七十年代到1992年之间既有冷期又有暖期,所以按照每一年的气温与珠峰下降幅度一一对应有困难。”康世昌研究员解释说。但他表示,用全球气候变暖来解释珠峰冰雪层高度降低代表了正确的研究方向,但是珠峰顶上的雪和冰的厚度到底是多少,峰顶的物质如何损失掉,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唤起环保 珠峰垃圾闹市扯眼 等待40多年证据:珍稀雪豹首 珠峰上垃圾竟达600吨 游客热 分析:珠峰环保势在必行 科考发现珠峰保护区核心区草 全球变暖致珠峰冰川消融 珠峰科考发现:珠峰北坡冰川 登山者废弃物污染珠峰 专家呼 珠峰清扫行动今日启动 志愿者 珠峰科考:世界之巅的追问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