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我国北方进入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 | ||||||||
作者:赖安林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8 | ||||||||
本报讯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尽管我国北方沙尘暴近50年来总体趋势是在减少,但近年来,沙尘暴发生频率有回升趋势,已经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涛、李栋梁等通过研究发现,影响中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系统是位于贝加尔湖地区的蒙古气旋,以及与其相配合的乌拉尔山高压脊。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暖,该地区气温显著升高,蒙古气旋减弱,高压加强,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南下,使得中国北方沙尘暴减少,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开始改变。 专家指出,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也对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有明显影响。青藏高原年平均地面加热与中国北方沙尘暴总日数具有非常好的反相关对应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由弱变强,到90年代后期达到最强;中国北方沙尘暴从70年代中期的频发期开始逐渐减少,到90年代后期达到最少。近年来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又出现了由强向弱的转变,引起了中国方沙尘暴的增加。 另外,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开始变长,表明新一轮的太阳活动弱期开始,气候变暖速率将比20世纪90年代减缓,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转向减弱趋势,蒙古气旋逐渐加强也是导致沙尘暴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的重要原因。 我国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共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5.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2%。广大的沙尘源地为我国的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一旦有与冷空气相关的气旋活动以及地面风场摩擦速度,达到起沙———扬沙———远距离输送的动力条件,即有沙尘暴发生。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祖国北方重 沙尘暴过后:专家会诊沙尘暴 沙尘暴在我国不可根治 今年沙 北京沙尘暴源头近千亩林地惨 中国生态小康指数56.6分 水污 首部长篇生态小说《沙尘暴中 “沙漠盾牌·拯救民勤全球行 以产权清晰化推进环境保护 外来沙尘空降京城 扬尘控制预 沙尘暴肆虐北方 国家首次启动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