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环保部门的“期望”值得社会关注 | ||||||||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4 | ||||||||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环保部门期望能够被赋予“更多的权能”,我们认为,这一举动值得社会关注和重视。应该说,这恐怕不是单纯的“争权”、“要权”问题,它实际上反映了目前环境执法体制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据《三联生活周刊》近期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接受该刊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环保部门的责任大而权能少,口号响而投入少,因此“期望能够赋予环保部门更多的权能”———比如说执法部门的垂直管理,在环境事务上协调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在立法上加强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和大幅提高罚款额度等。 一段时间以来,环保部门重拳出击,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颇具声势的“环评风暴”,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看,环保部门的权力如今似乎并不小,可以佐证的例子是,去年30个国家和地方的大项目在他们的干预下而停工整顿,一些地方还不断传出环保部门出击的消息———在许多人的心理中,环保部门似乎已经从“弱势部门”变成了“强势机构”。 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环保部门期望能够被赋予“更多的权能”,我们认为,这一举动值得社会关注和重视。应该说,这恐怕不是单纯的“争权”、“要权”问题,它实际上反映了目前环境执法体制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尽管说,如今环境执法总体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问题也给予了持续的关注,但是,由于环境执法行为时常与一些地方追究经济增长存在某些冲突,因此它事实上面对着诸如地方保护、重视不够、阳奉阴违等一系列难题。环保部门的执法往往受到体制和机制的制约,从而陷入一种窘境:一方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环保部门必须站在长远和国家、民族的角度加强环境执法,要从根本上制止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及个人的破坏环境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基于发展的理由,仍在破坏或过分利用和掠夺资源,从而造成新的更大的污染。在一些地方,环保仍然没有成为政府部门考核的硬指标。 因此说,环境执法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尽快加以解决的地步。如今,在某些地方,不仅水污染到了不适合人类饮用的地步,食品、空气等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也在增加,而且资源、土地等生态空间的环境承载能力正逐步降低,环境危机十分明显而强烈。现实的情况要求环保部门必须以全新的管理思路和更大的执法力度,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按照国际公认的理论,当环境污染的边际破坏成本大大超过经济手段的边际治理效果时,命令控制手段更为有效。因此,环保部门期望能够被赋予“更多的权能”,便可以被视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实际上,环保部门的“期望”还反映了各地对环境保护认知方式和程度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已经成为加强环境执法的障碍。因此,在充分理解环保部门的“期望”,解决管理体制和执法环境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强化制度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个社会综合工程,治理环境污染,光靠行政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引入社会干预机制,更多利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强调污染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此外,环保部门的执法应更加透明化,更重视社会舆论和社会监督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即使赋予环保部门“更多的权能”,管理模式和管理意识不到位,也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
|
||||||||
资讯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生态旅游指导意见》将出台 生态旅游现场会:实现旅游发展 环保法律实施情况令人忧 人大常委会就环境保护法律实 北青时评:别让错误的政绩观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中国将对公众参与环保进行立 国家环保部门初步认定《无极 环保出路在于启动“三驾马车 公众参与环保立法启动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