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循环经济破解东北资源难题 | ||||||||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时代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2 | ||||||||
开始探索集约化生产之路循环经济破解东北资源难题 新华社电 过去凭借资源优势一向生产粗放、污染较重、资源消耗较大的东北重工业,近年来开始探索集约化生产之路。尤其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工业企业在项目立项、企业改造、结构调整过程中同步推进节水、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改革举措,在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同时达到了节约、环保的良好效果。 粗放增长面临资源困境 东北地区历史上长期沿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我国重化工业基地的辽宁省为例,其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很大,至20世纪90年代末,辽宁省万元GDP取水量为214立方米,是工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10倍;耗能、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4倍和6倍,这些指标均远远超过当地的环境容量。5年前,由于工业企业污染严重,沈阳市一年中有约三分之一的日子难见蓝天。在工业比重较大的黑龙江省,情况也大体相当。 资源的长期大量消耗和废气、废水的过度排放,严重危害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东北工业的粗放增长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愈发尖锐。2001年9月,环保总局建议辽宁省结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循环经济破解发展难题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是辽宁省开展循环经济、走集约发展道路的一个成功典型。鞍钢通过合理利用高炉煤气余压发电,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保温墙板等方式,使昔日的废弃资源得到了二次利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辽宁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锡怀介绍说,用2003年与1996年的数据相比,鞍钢生产吨钢的可比能耗降低了约100公斤,用水总量减少了13%,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而同期钢产量却增长了18%。 鞍钢已经建成钢铁渣开发、瓦斯泥和转炉煤气全回收、余热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粉末冶金等40多项废物综合利用工程,基本具备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鞍山城市的环境状况也同步得到了彻底改观。 工业发展迈向“三赢目标” 经过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这一生产方式的转变,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如今面貌一新。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市去年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301天,昔日有“傻大黑粗”之称的沈阳彻底实现了“天蓝、水清”的目标,被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据辽宁省环保局统计,目前辽宁省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有600户,年实现产值达30亿元。与2000年末相比较,全省年均节能达到4.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69%提高到88%,年均节水2.5亿立方米。
|
||||||||
资讯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以新资源观实现科学发展(一 警惕生态资源成为“免费午餐 节约资源的多维意义 旅游资源开发不可杀鸡取卵 台 东北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 昨天 今天 明天 靠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新农村建设应开发利用可再生 加强管理 威海千里黄金海岸线 黑龙江鱼类面临资源危机 各流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