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蔡其华:抓紧开展三峡生态调水研究 | ||||||||
作者:李真 资讯来源:中国水利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 | ||||||||
本站11月1日讯(记者 李真)“加强三峡库区水质监测工作,抓紧开展生态调水研究”。10月31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在应邀参加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三峡工程科技论坛之前,专程来到位于三峡库区崆岭峡兰陵溪的长江委水保局水质自动监测实验站,充分肯定了长江委水保局在三峡水库蓄水156米期间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并对三峡库区水质监测提出进一步要求。 她说,目前,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已陆续显现出来,原有的库区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改变,新的生态环境系统正在形成,我们要保证这个新的生态环境系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这其中水环境监测是个重要的环节。三峡工程135米蓄水期间总体水质较好,监测资料显示,三峡库区水质总体平稳,但二类水的比例在减少,三类水的比例有所增长。156米蓄水以来,上游入库断面水质较差,但近坝段水域的水质总体良好,部分支流水质较差。因此,要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还任重道远。对于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我们要争取控制在纳污能力核算之内。 蔡其华说,长江委水保局制定的《三峡库区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已于2004年8月完成,这是水污染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应促进有关部门将限排的有关“意见”落到实处。目前,应尽快编制三峡成库后的水质监测规划方案,同时加强水质监测。长江委水保局是个公益型单位,监测资料应做到信息共享。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要有应急监测预案。三峡工程蓄水后应把易发生水华的支流回水区作为库区水质监测重点。同时加强库周的水土流失监测,遏制水土流失,保护库周的水资源环境。 蔡其华要求,抓紧研究三峡水库的生态调度要求,修订完善水库调度规程。今后应在水利工程管理规范中把生态调度写进去。首先在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工程建设阶段,要将生态保护的措施落到实处。工程建成后在调度运行中,要考虑生态保护的要求,并做到有章可循。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打造生态新三峡 雨花区:生态彰显魅力 科技新 浙江用鱼苗修复江河湖海生态 南京将添6大生态观光园 太湖亮出“生态名片” 从绿色向生态的转变 庐山生态日益恶化 牯岭百年老 今年汛后三峡水库蓄水增多 1 敦煌: 绿洲风光美 产业养生态 微生物净化技术引来买家 公园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