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走过20周年 目前已建58个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5 | ||||||||
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最新一期《学习时报》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20周年的成绩和经验。徐冠华透露,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国家级实验区58个,分布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总人口为401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09%。 徐冠华说,1986年,针对改革开放初期区域发展中出现的经济增长较快,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素质不高,资源承载力降低,环境污染加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等部门提出选择江苏省常州市和无锡市华庄镇,开展城镇社会发展综合试点工作,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使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相协调,探索一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 徐冠华认为,刚开始几年,主要是搞试点,摸索经验。试点工作比较注重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要求科学地制定城镇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提高人口身体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进步,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徐冠华详细介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进展情况。他认为,1992年5月,国家科委提出扩大实验范围、继续进行政策性改革试验,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第三产业纳入试点内容,并提出社会发展综合试点是一项改变观念、创造环境的社会改革实验。同年10月,原国家科委会同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等20多个部委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若干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批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实验区确定了经济、社会、科技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目标,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持续利用,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得以兼顾。 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后,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原则。1994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同年7月,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将落实《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社会综合实验区的指导思想,要求各实验区率先建成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地。1997年12月,“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02年以来,实验区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发展现状和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突出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验。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是探索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探索的重点为探索建立经济社会协调运行的新机制,舒缓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是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污染物排放,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徐冠华强调:“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国家级实验区58个,分布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总人口为401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09%;国土面积共120617.3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26%。同时,各省陆续建立了省级实验区90余个,遍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格局。”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用绿色行动书写可持续发展新 建设生态市中的先锋命题 核心区位“聪明增长” 查道炯: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是 中国注重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 全球金属工业为可持续发展作 全球协作寻求可持续发展新途 绿色营销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回良玉:应对全球环境变化 促 中国新增7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