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青藏铁路通过环保验收 | ||||||||
潘岳指出这为我国铁路和重点工程建设的环保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记者陈湘…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4 | ||||||||
潘岳说,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以下简称格拉段)工程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全线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投入试运营。工程总投资约为330.9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5.4亿元,占总投资的4.6%。 潘岳介绍说,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在建设中全面贯彻“确保多年冻土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江河源水质不受污染,野生动物迁徙不受影响,铁路两侧景观不受破坏,努力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保护型铁路”的环保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严格落实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的措施和要求。在工程设计时不断优化线路走向,尽可能绕避自然保护区,减少穿越湿地线路长度,总体上并行现有青藏公路,未经过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在工程建设中引进环境监理制度,建立“四位一体”的环保管理模式,与铁路所经省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签订环保责任书,通过实施全方位、分阶段的施工环境监管,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有效落实。 潘岳表示,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动物研究所、国家林业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等技术单位,历时一年,对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各项环保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与监测。验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全线设置的野生动物通道对沿线野生动物的种群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藏羚(俗称藏羚羊)已逐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和通道迁徙,藏野驴、藏原羚开始逐渐适应在桥梁下方活动;工程首次成功实施高海拔地区种草和移植草皮,对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未产生明显扰动;通过确立“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路,采取多种冻土保护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沿线的冻土环境;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江河源水质和铁路两侧的自然景观实施了有效保护;通过对建设前后遥感卫星影像解译和对比分析,工程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实现了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在环境管理制度、环保科研攻关、施工期环保工作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具有重大示范意义,为我国铁路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潘岳最后强调,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独特而脆弱,在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做好环保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一年来的情况表明,各类环保工程均运行良好,各项环保措施均得到有效落实。青藏铁路格拉段正式运营后,要全面总结工程建设中的环保工作经验,继续做好野生动物对动物通道适应性跟踪研究,对沿线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进行长期观测和监测,并于2010年启动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改进生态保护措施。青海、西藏两省(区)在制定和调整旅游、土地、矿产等资源开发和城乡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生态承载能力,通过开展规划环评,制定相关法规,强化管理措施,科学、有序开发,防止对高原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全球变暖 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 以环保为主题开展宣传 让青藏 青藏铁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 青藏铁路迎接“冬季”大考 青藏铁路攻克“三大难题” 青藏铁路带动沿线旅游产业发 青藏铁路旅客列车细微处见关 施工现场生态恢复垃圾污水集 青藏铁路沿线灌木植被绿化带 路,一条绿色的哈达:青藏铁路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