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三江源牧民开始将生态保护视为己任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张进林 …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7 | ||||||||
新华网西宁6月7日电(记者张进林 任晓刚)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大武镇东边,有一个河源新村,村里的150户人家都是从黄河源头所在的玛多县扎陵湖乡整体搬迁过来的。 这些藏族牧民是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后的首批“生态移民”。 这些主动退牧还草的藏族牧民并非孤例。经过宣传和惠民政策的相继出台,三江源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正在逐渐提高。 长江支流大渡河的源头——青海省班玛县,牧民们开始将保护濒临灭绝的鱼种——川陕哲罗鲑,作为自己的义务。 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川陕哲罗鲑,目前仅在班玛县境内的玛柯河有少量分布。 班玛县农牧林业局副局长加杰说,几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毒鱼”事件,捕鱼者使用毒药杀死大量鱼类,其中就有不少川陕哲罗鲑。这起事件在当地牧民中引起了很大反响,班玛县灯塔乡9个村的牧民开始在居住点和牧场附近巡护,禁止外人前来捕鱼。“如果有人在班玛境内的任何一条河里捕鱼,都会被劝阻。”加杰说。 在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受全球气候变暖和过度放牧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生态恶化明显。中国政府对于这个地区的生态保护不遗余力。 2003年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之后,总投资达75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也于2005年启动实施,整个工程涉及青海省果洛、玉树、黄南、海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 与政府的努力相呼应的,是牧民们参与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在日益提高。记者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区采访时发现,草原围栏保护、鼠害防治、封山育林育草、移民搬迁等项目建设中,牧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有效保证了各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接受政府资助搬离草原放牧点之后,42岁的藏族牧民洛桑·谢日布深有感触地说:“草原就是我们的家,保护家园是我们的义务。”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十五”期间我省社会发展科 “三江源的未来在教育” 我国已在“三江源”地区投入 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初见成效 青海三江源地区危害生态环境 近百位国内外专家共同研究九 或准发行三江源生态保护彩票 三江源地区湖泊水体面积持续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监测表明:三江源地区植被正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