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在环保科研路上深耕前行

Eedu.org.cn 作者:王小玲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7/1
摘要: 来自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所的吴怡,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直到走出人民大会堂,吴怡心情还是激动难抑。

本报记者王小玲

“2021年6月29日这一天,我将毕生难忘。我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将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为榜样,在环保科研这条路上深耕前行。”来自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所的吴怡,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直到走出人民大会堂,吴怡心情还是激动难抑。

多个重大项目中都有他的身影和智慧

回望11年前,吴怡结束了他的博士研究生学习生涯,成为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员,踏上了环保科研之路。10年来,他一直从事固废处理处置与水、土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

这条路并不平顺,有过坎坷,也有过曲折,但吴怡怀着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最终克服一个个技术难题。在同事眼中,他是个大忙人。“一周时间,只有半天看见他在办公室里。其余时间都在忙着做技术工作。”一步步走来,他成为环境工程高级工程师,半年前成为土壤所副所长。

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他被聘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论证专家库专家。在多个重大项目中,都有他的身影。比如,四川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支撑课题“磷石膏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对策建议”、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四川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十三五”全省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环境风险调查及对策等。

此外,他还受四川省人社厅指派作为技术专家分别赴泸州、广元市参加智力精准扶贫;作为主讲专家参加四川省委组织部“生态环境专家服务团甘孜行”活动,深入民族地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不顾个人安危,前后20多次参加环境应急事件处理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巴蜀大地急速蔓延,全省21个市(州)无一幸免。

危急时刻,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迅速集结20名顶尖生态环保专家,按照川南、川东北、川西和成都平原等四大片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研判指导涉疫废物处置。吴怡便是其中之一。

他先后赴川南、攀西等重点区域,指导规范隔离点涉疫废弃物的源头分类收集和废水处理处置工作,实现涉疫废物废水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置;制订完善了四川应对疫情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手册和环境监管手册,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的环保科技支撑。2020年12月7日,成都市郫都区发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后,吴怡又第一时间被省厅派到抗疫前线。

疫情防控,只是吴怡临危受命的一个缩影。作为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应急专家,他前后参与环境应急事件处理逾20次。

“只要有应急事件发生,吴怡随叫随到。”这是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应急中心胡鑫对他的评价。2021年1月20日,嘉陵江川陕交界断面水质出现铊浓度超标。事情发生后,他和吴怡连夜从成都赶到广元。

吴怡牵头编制广元市西湾水厂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组织水厂实施低压供水和原水微污染净化工程,开展微污染水体降污实验,投加氧化剂、絮凝剂净化水质,确保了广元市城区群众饮水安全。

2017年嘉陵江(广元段)铊污染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吴怡也在其中。由于成功锁定并切断污染源头,圆满完成应急抢险任务,参与此次应急工作的集体受到了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吴怡作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为切实解决城市生活污泥处置难题,减少传统处理处置过程中的高耗能、高污染, 他主研的“规模化蚯蚓养殖处理污泥技术”成果已应用于四川部分区域的市政污泥消纳,并荣获2015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针对重度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材料存在时效性、对土壤性状结构改变较大等技术瓶颈,他在不改变土壤天然物性特征的前提下,开发了新型功能型材料,探索出实用工艺方法,应用于四川省科技厅土壤修复试点工程重点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完成室内环保活性矿物材料改性的无胶涂抹小试实验和涂料产品开发,目前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均已授权),代表四川省获国家科协创新大赛铜奖。转化的新型涂料产品产值达千万元,实现了产学研的成果转化。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