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资讯正文 | ![]() ![]() |
|
||||||||
穿行在大熊猫的村庄间 | ||||||||
作者:高富华 资讯来源:新快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8 | ||||||||
2006年7月12日下午,一个消息从遥远的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传来:在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第一个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的保护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此时,我正行走在位于四川省宝兴县境内的夹金山上,那里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区之一。一百多年前,法国人阿尔芒·戴维就是在这里首先发现了大熊猫这种“最不可思议的动物”。 1869年的早春二月,阿尔芒·戴维从成都来到宝兴县邓池沟担任邓池沟天主教堂的神甫。他沿着成都盆地的边缘到了邛崃,经西河的马湖、火井等场镇后,到了芦山县的三汇场(现名大川镇),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他翻越了3000多米的大翁顶,来到了宝兴县盐井乡,随后到了邓池沟教堂,他整整走了8天时间。 “但愿这块陌生而神秘的土地,能给我带来惊喜。”阿尔芒·戴维当时说。果然,1869年的3月11日,戴维在一户姓李的猎人家里,看到了一张“从来没见过的黑白兽皮”,当地人称这种动物为“黑白熊”。两个月后,戴维得到一只活的黑白熊,这只大熊猫死后被制成标本,送到巴黎,一个惊人的发现随之震惊了世界。 2005年10月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委员会主席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托,前来实地考察评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有趣的是,他也叫戴维,戴维·谢泊尔。 两个戴维在相隔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走进了宝兴,走进了邓池沟,而这后一次,有我同行。 阿尔芒·戴维 法国人,曾三次在中国内地科学探险。阿尔芒·戴维在宝兴发现或命名的动物模式标本多达69种,包括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苏门羚、短尾猴、亚洲黑熊、绿尾虹雉等。其中稀世珍宝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的发现,让他名扬四海。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走向大自然--圈养大熊猫的最 站在第一只大熊猫发现的地方 岷山大熊猫保护区联合打击非 生态动物园总体规划敲定 大熊 赠台熊猫乳名最终投票决定 申遗:拯救大熊猫栖息地 大熊猫放归记 我国大熊猫繁育拯救实现突破 卧龙大熊猫“喜妹”顺利产下 赠台大熊猫按“郎才女貌”标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