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热点西部 >> 资讯正文 | ![]() ![]() |
|
||||||||
新疆:资源大省蝶变难题考问谁 | ||||||||
——专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主任刘晏良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赵红梅 资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5 | ||||||||
-本报记者 赵红梅 谈到资源时,恐怕很少有哪个省能像新疆一样如此“底气十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位;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4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已发现矿产138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80.7%,居全国第二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为79种,其中有8种列全国首位…… 富足的资源让新疆人坐在了“金山”上,但是如何把“金山”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财富,却是一种考验。 独立的经济区域、远离中心消费城市、受物流条件和市场规模限制是目前新疆经济发展的瓶颈,尽管坐在“金山”上,但说起经济发展,说到人均收入,仍与沿海、内地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新疆人仍是底气不足。 “十五”期末,在新的挑战下,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进一步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重点发展油、煤、矿、特及适度发展高新技术等五大支柱产业,面临由资源型产业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型。 资源转换战略提速新疆工业化 中国经济时报:新疆在“十一五”已经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什么? 刘晏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产业化水平提高;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中国经济时报:进入“十一五”之后,新疆在发展战略中将会有哪些侧重? 刘晏良:新疆将坚持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换、科教兴区、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坚持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向西开放战略。 中国经济时报:在全国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新疆因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承接地的优势更加凸显,越来越具有投资吸引力,新疆如何在资源上作好文章? 刘晏良: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新疆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而且还是把西亚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中部地区的战略通道,新疆必将在21世纪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能源根据地”。 中国经济时报:新疆将如何打好“资源”这张牌? 刘晏良:当前新疆关键是要做好优势资源转换,搞好新型工业化发展。 具体主抓几个方面:大力推进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棉花为重点的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与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及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培育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石油、天然气重化工产业体系、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基地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体系、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相关科研服务体系、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及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六大支柱产业体系”;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型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等“八个水平”,把新疆建成西部的经济强区。 新疆提出力争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将坚持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走出适合新疆区情的工业化道路。 实现资源大省向资源强省蝶变 中国经济时报:资源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新疆的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增长模式的引领作用会开始减弱。 刘晏良:确实有这样的问题,资源性产业对地区经济的持续带动性差,受市场、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影响,产业发展相对不稳定,易导致产业衰退,破坏生态环境。所以新疆要从资源大省向资源强省转变,必须建立在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成本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再也不能采取依靠资源、资本、环境与劳力的高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而应逐步转变为以资源、资本等硬投入与技术、管理等软投入相结合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 中国经济时报:过去和现在,新疆在开采资源及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 刘晏良:第一,新疆一些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中倾向于降低开发条件,这样就会有一些规模很小、开发手段落后的小企业有机可乘,追求短期利益,资源利用率低下。 第二,在资源开发的产业链上,新疆长期处在最初级的上游,属于资源的最初级加工,干的是“傻、大、粗、黑”的活,大量原料资源外运,对下游产业依赖度高,投资大、回报慢、效益低下。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能源大省,能源产业在自治区下一步产业布局中的地位是什么?如何协调能源产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刘晏良:我们将依托能源优势,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相关产业间的相互带动,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以石油资源为例,自治区政府确立了“发展下游、介入中游、支持上游”的石油化工发展思路。决计围绕大乙烯、大芳烃、大甲醇和大化肥、精细化工四条主线,建设独山子—克拉玛依石化基地、乌鲁木齐石化基地、南疆石化基地、吐—哈石化基地。 能源勘探、开采、加工,前期投资都较大,单靠新疆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要搞大招商、大引进、大开放,把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引进来唱主角,才能在新疆干起大的产业。 在继续巩固提高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公平将充分发挥市场、成本、区位和投资环境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非资源型产业。 “西部之忧也是和谐社会之忧”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您认为在开放资源方面有何现实困难? 刘晏良:有,我认为,国家应尽快出台生态补偿机制,尤其是针对西部的特殊政策。西部地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承接了内地企业因环境压力及产业升级而实现的能源型和初级加工产业的区域转移,一批高耗能、重污染工业在西部上马,但西部的水土和绿洲生态环境能否承载起如此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这个代价西部肯定付不起。西部之忧也是和谐社会之忧。 拿新疆的现状来说,2005年调整后,新疆1吨油才计税30元、一吨稠油计税14元,天然气9元/千平方米。新疆全年的资源税不到30亿,2005年中央企业在新疆开采原油产量达2408万吨,天然气110亿立方。在国际油价高企的今天,仍然保持这样的税率十分不合理。如果适当提高资源税并给地方留成多一些,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自治区财政紧张的状况,而且应进行生态补偿。否则只能是掠夺式发展,变成“西挖东发”。 中国经济时报:一方面新疆资源丰富,但另一方面新疆也是典型的绿洲经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严重不足。新疆如何实现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 刘晏良:新疆确实也是一个生态极其脆弱的省区,经不起折腾,所以开发利用资源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新疆必须强化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发展绿色经济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惟有如此,才能实现新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区正在加紧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实施一批绿色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新疆承接内地高耗能产业的转移,但绝对不能接高污染、高耗水产业,从长远看,发展节水技术,建设节水型社会,对新疆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经济时报:新疆当前发展还存在哪些棘手难题? 刘晏良:新疆是农牧业大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大多数,而且各地农村差异很大,发展很不平衡,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指标上,南疆都较北疆有不小差距,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南疆农民的收入是当前工作的难题。 新疆工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地方企业整体规模小、特色不明显,很多属粗放式经营,当前调整旨在打破行业、地域界限以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行业整体素质与竞争力的提高。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天山雪莲等野生植物今起受新 资源联合开发 六省区市携手构 频繁遭遇环保风暴 石化业面临 关注资源节约:矸石山咋就没 农业种质资源将有“家”可归 降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发展 新疆五年内新增绿地面积相当 今年资源份额已用完 今起我们 社会消费环节资源利用率低下 以新资源观实现科学发展(一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