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资讯正文 | ![]() ![]() |
|
||||||||
上海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骨干河道黑臭 一些河道岸绿水清又见鱼 | ||||||||
作者:王翔 赵维… 资讯来源:文汇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5 | ||||||||
东方网4月15日消息:本市黄浦江、苏州河、太浦河、川杨河等16条骨干河道,通过采用“生态修复”新技术等一系列整治措施,目前40%以上水质达到了可观赏的达标程度。有些河段已出现岸绿水清、河中有鱼的可喜景象,成为今春最亮丽的风景。这是上海市河道管理处最新统计数据。 上海整治河道黑臭在加大截污力度的同时,近年来,逐渐引入发达国家治理水环境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其中用“生态修复”治水已收到明显的效果。据介绍,“生态修复”就是用生物氧化、生物促生、微生物处理、生物填料等一系列技术,使原来黑臭河水中的超标有机物、重金属等成分减少,从而改善水质。这种“生态修复”的方法,既能消除水中污染物质,又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目前,上海每天产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已超过400万吨,如果,以目前污水处理率为65%计,上海每天仍有超过100万吨的污水直接流入河道。因此,在截污治污水平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生态修复”作为上海整治河道、建设水环境的手段就显得十分重要。 据了解,流动水体本身有一种自净能力。这种能力产生于水体中的生物,如水中的植物、动物,在水中生长会吸纳一些污染物质。但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毒有害物质向河道超量排放,便会使水体生态平衡破坏,致使水质黑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浦江、苏州河等主要骨干河道,其水质均为五类、劣五类,黑臭现象严重。随着污水处理一期、二期工程竣工及苏州河一期、二期综合治理工程相继上马,上海主要骨干河道水质大为改善。据市水务局编制的2004年水资源公报显示,上海16条主要骨干河道中,水质为二类、三类、四类的已占30%左右。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中心城区地下排水管网老化严重,雨污混接,再加上城郊结合部人口增速快、地下排水管网建设跟不上,致使上海河道仍要“吞咽”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 目前,黄浦江上游的涵养林建设,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旁的梦清园建设等,都是靠“生态修复”的手段让河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降低,使水体自我净化、自我恢复。据专家介绍,如果水质从五类和劣五类提高到四类以上,那么黑臭现象就基本消除,其观赏度也就基本达标。 市人大启动水环境保护督查 记者邵珍通讯员任轩报道本报讯“治理中心城区河道污染,任务繁重!”昨天,一些市人大代表在视察黑臭现象严重的许渔河后,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感慨。昨天的视察也标志着市人大常委会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正式启动。 还没走近河道,已经异味扑鼻。“实在太臭了!”这是地处长宁区新泾地区的许渔河给人的第一印象。走近一看,塑料袋、果皮等垃圾漂浮在河面上,河水污浊不堪,河道两旁杂草丛生。据介绍,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和来自虹桥机场的部分污染物日积月累流入河中,是造成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 令人振奋的是,到今年10月份,许渔河延续多年的黑臭现象将得到改观。记者了解到,市区有关部门将共同投资870万元,通过截污、生物治理等方式治理许渔河,预计将疏浚土方5400立方米,植绿6400平方米,拆违2200平方米。据悉,本市今年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整治更多条像许渔河这样的中心城区黑臭河流。根据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到今年年底,本市中心城区河道要基本消除黑臭。
|
||||||||
资讯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控制污染总量上海包产到户 绥棱“寒地黑土”生态修复三 “这两年,鱼又回来了”:太 修复湿地河道治理构筑水生态 第二届中国环保博览会月底将 林草覆盖率49.97% 西宁南川河 我国30万平方公里土地经生 上海浦东以环境为发展基础 环 上海建立生态科技创基地 崇明 上海立新规整治环保“顽疾”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