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南海海底意外发现“大洋红层”

Eedu.org.cn 作者:张建松    资讯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3/3
摘要: 3月1日,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进入关键时期,科学家在南海北部的海底意外发现了“大洋红层”。

据新华社电 3月1日,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进入关键时期,科学家在南海北部的海底意外发现了“大洋红层”。

连日来,“决心”号大洋钻探船长达四千多米的钻杆日夜不停地向下深钻。理论上推测的南海基底岩石深度870米早已钻过,还是没有看到基底岩石的出现。从海底钻取出来的一管管岩芯样品,是一种看上去呈红棕色、细腻如巧克力的泥岩。

据海洋沉积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刘志飞介绍,这种红棕色泥岩就是典型的“大洋红层”。2014年,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曾在南海中部海盆第一次发现了“大洋红层”,当时位于大洋地壳玄武岩之上。此次在南海大陆斜坡的底部再次发现了“大洋红层”,到目前已有一百多米沉积,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

“大洋红层”是一种远离陆地、在深水中慢速堆积、在富氧条件下形成的远洋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微米级的黏土矿物,也可能含有微体化石碎片等。由于细小的沉积物在海底停留时间很长,颗粒外表容易形成一层铁锰氧化物,加之沉积环境缺少有机质,这些偏红色的氧化物被埋藏后就将颜色保存下来。“大洋红层”在现今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海底均有广泛分布。

对“大洋红层”样品中有孔虫化石的分析显示,刚开始出现的“大洋红层”里有孔虫,大约生活在900万年前。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发现了最古老的有孔虫化石,大约生活在1900万年前。也就是说,这里的“大洋红层”至少已经沉积了一千多万年。

刘志飞表示,“大洋红层”代表了远洋和极其安静的深海环境,在南海的海底沉积发现“大洋红层”,说明当时的南海是面向西太平洋开放的边缘海。而现今的南海是半远洋沉积环境,南海东部的菲律宾岛弧带向北移动,致使南海成为半封闭海盆,深海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现今的南海海底再也没有“大洋红层”了。(张建松)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