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校园速递 >> 正文

如何让小学生真心爱上环保课?

Eedu.org.cn 作者:刘敬奇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5/22
摘要: 环保课能否真正得到小学生的喜爱,并让他们从中获益?我的体会是,环保课的设计者和讲授者要做到深耕现状、创新内容和情理互动。

◆ 刘敬奇

环保课能否真正得到小学生的喜爱,并让他们从中获益?我的体会是,环保课的设计者和讲授者要做到深耕现状、创新内容和情理互动。

深耕现状

环境质量现状是认识环境的最好教材,但教师并不是“教材”的搬运工。这就需要教师紧密联系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结合小学生的智力特点和成长需要,对现实的环境状况进行创造性地转化,将难懂的数据、单一的图形、晦涩的名词和陌生的概念,进行形象化地概括、梳理和再加工。

如通过表演、讲故事的形式,结合图形、数字常识,对一个城市的人口、地形、气象、污染物排放进行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环境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逐步提高理解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北京的空气质量与地形有很大关系,南北地区差异大。那么如何让学生迅速记住北京市的地形特点呢?一位老师曾给学生形容,北京的地形像个“大簸箕”。可惜的是,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簸箕,脑海里想象不出它的形状。笔者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孩子们仔细观察,纷纷表示“像大公鸡”、“像矮胖的国王”。

于是在对地形有了准确的认知之后,再谈到地势、污染物累积和迁移等知识点时,学生对大气污染形成的自然条件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创新内容

节约资源与能源、垃圾分类、保护野生动植物等,都是环境教育的重要课程。然而,有一些内容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重复,这就需要知识的衔接与拓展。结合新的时事内容进行解析和创新,给学生全新的知识感受和体验,形成更丰富的意义空间。

例如,北京教学植物园近日邀请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专家,给8至10岁的小学生讲“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专家从课堂引入到内容拓展,环环相扣、紧跟科学前沿,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同时,他们对转基因、食物链、复合农药、污染物迁移转化等知识也并不陌生,边听边回答问题,还会阐述自己的理解,形成良好的互动。

可见,现在的小学生知识储备远超过成年人的想象,他们通过互联网接触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多,批判的思维也在逐渐形成。只有我们的课程有新意,学生才愿意学、愿意做。

情理互动

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自然课堂,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情感因素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因此,在环境教育中要注重师生情理互动,萌发他们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愿望。

在讲授空气质量时,笔者会联系近期的空气质量状况。如果是AQI指数小于100的优良天气,笔者会拍摄下当天的标志性景物,告诉学生“这样清透的日子就发生在最近的北京”。有时,准备好的课程在讲授当天遇上了重污染,笔者便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只过去了20多个小时,雾霾就加重了?这也是一起探索重污染天气的本地污染源和外来污染源的好机会。

在今年初的连续重污染天气里,笔者到北京西城区的奋斗小学给孩子们上环保课。当讲到防护口罩时,学生们纷纷从书包里、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口罩,积极踊跃地介绍父母是如何为自己挑选合适的口罩的。当问到“戴口罩是什么感觉?”时,多数孩子都回答出“不舒服”“憋气”“不喜欢”,也有学生提出要设计更好的口罩来防霾。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对污染天气的成因和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也为接下来的“绿色出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