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公益之窗 >> 正文

环保组织进入“公益4.0”生态化阶段

Eedu.org.cn 作者:方应君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2/26
摘要: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形成巨大的产业能力和市场,将使整个工业生产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而我国环保公益组织也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受早期经济粗放式发展和企业粗放式排放影响,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面临压力,应科学技术和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环保公益组织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形成巨大的产业能力和市场,将使整个工业生产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而我国环保公益组织也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德国技术科学院等机构联合提出“工业4.0”,即以智能网络化创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指借助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构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笔者在环保公益组织从业近十年,参照这一概念,回顾我国环保组织成长的路径,认为其已通过1.0干预化、2.0策略化、3.0信息化3个阶段,逐渐进入了“公益4.0”生态化阶段。

“公益1.0”干预化阶段,我国环保公益组织在发展之初参与环境治理方式单一,往往采取直接干预的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所用方式对立、对抗,具有强制性。比如,在反对PX项目、启东王子纸业等项目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典型的邻避效应。干预化的弊端在于给建设项目本身和环境维权者都带来了不可预见的高风险、高成本。

“公益2.0”策略化阶段,初步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环保公益组织以“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为目标,由防御性对抗逐渐走向融合性合作,产生了以绿色供应链、绿色证券、信息公开等事务为主的策略化环保组织。比如绿色江南,在绿色证券领域与两大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保持密切合作,以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规范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倒逼企业减排。策略化的方式在促进企业环境污染和风险得到治理和防范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对抗,既维护了多方利益,又实现了合作共赢,有利于规模化、产业化的形成。

“公益3.0”信息化阶段,互联网技术助力环境治理初现成效。环保公益组织受互联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影响,开始探索用创新的手段,让环境大数据信息透明化、可视化、动态化,可获取、可应用,实现生态环境的监督与治理。信息化应用开始将参与环境治理从线下转变到线上。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为代表的公益组织开发了 “蔚蓝地图”等促进公众参与的APP,涵盖日污染指数预报、污染源地图、黑臭水体在线举报、指尖环保随手拍等功能。绿色江南在“蔚蓝地图”APP的基础上,通过重点控制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实时查询,将各省市排污信息自动监测平台与“蔚蓝地图”APP工具有机结合,开展全国线上13567家重点控制污染企业的监督。这种方式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通过在线监测的环境数据分析与研究,与企业所在地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友好沟通、及时提醒,成为环保公益组织与企业、生态环境等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

“公益4.0”生态化阶段,形成生态环境服务的生态价值链。环保公益组织的宗旨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进一步在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期待与社会组织自身的角色实践之间保持平衡。在生态环境治理需求的驱动下,一批富有创造力的环保公益组织完成了向“公益4.0”生态化阶段的转变,不仅内部之间信息共享、资源互补、自给自足,完成了环保组织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还和企业、政府、公众、市场相互链接,承担起桥梁和中介的角色,推动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合作共赢。

以生态环境服务价值链为例,IPE构建的蔚蓝生态链体系,契合了“公益4.0”的方向,以监督为防范、服务为赋能的方式产生链接,注重在防范与赋能中找到平衡点,以绿色供应链、绿色税收、绿色证券、公众参与、污染源监督以及信息公开等作为监督方式,为生态环境治理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