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东北 >> 大连 >> 正文

蛇岛的守护神

——记大连市第五届环保人物王小平

Eedu.org.cn 作者:赵冬梅 杨安丽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5
摘要: 有人告诉记者,在保护区,只要是能喘气的,没有王小平不知道的。熟悉他的人,都习惯地称其为保护区的“活字典”、“百事通”。


 

本报见习记者赵冬梅 记者杨安丽

说起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平时看上去言语不多的王小平顿时就像变了一个人,滔滔不绝。有人告诉记者,在保护区,只要是能喘气的,没有王小平不知道的。熟悉他的人,都习惯地称其为保护区的“活字典”、“百事通”。

15年与蛇共舞,足迹遍布蛇岛

2001年,王小平从东北林业大学一毕业,就来到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从事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一干就是15年。15年时间里,他与蛇岛结下了不解之缘。

蛇岛面积不大,只有0.73平方公里,被渤海像一个勺子一样包围起来。但蛇岛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单一种类蛇的海岛,岛上生活着近两万条剧毒蛇岛蝮(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辽东蛇岛),有非常独特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

蛇岛保护区成立伊始,就有科考队对蛇岛蝮的种群和数量进行调查。2006年和2012年,保护区先后组织了两次蛇岛腹种群数量全面普查,王小平参加了全过程。

普查的方法叫重捕标记法,需要科研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勘察蛇岛的每一个角落,抓住看到的每一条蛇,然后用标色笔在蛇的身上做记号。蛇岛上植被茂盛,藤蔓和杂草纵横交错,再加上地形多为悬崖或陡坡,考察队员每走一步都很困难。最具威胁性的还要属岛上密布的蛇了。有时候,王小平伸手扶一下树枝或是按一下石头,都能摸到它们。而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同样的路线和区域,王小平他们至少要走上两遍。

15年与蛇共舞,被蛇咬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王小平有过两次被咬的经历。

2007年5月的一天,在一次科研活动中,需要抓蛇。当抓到第10条的时候,王小平一时疏忽,手稍微松了一点,蛇往前蹿了一下,回头正好咬在他的左手食指上,他的手指立即肿了起来。当时,蛇岛蝮刚刚经过一个冬天的冬眠,毒液已经积攒了大半年。

王小平立即被送往医院抢救。不到两个小时,他的整只手已经肿得像面包一样了。到达医院,医生剪开简易绷带的一瞬间,王小平的手腕就像被吹的气球一样瞬间向外鼓,整个胳膊都跟着肿了起来。

王小平说:“刚住院那几天,肿、胀、痛,我感觉就是把整只胳膊砍掉都比当时舒服。”最后,医生在他的5个手指之间穿刺,通过减压排出积液。记者注意到,由于穿刺的针头较粗,王小平左手的5个手指之间至今仍保留着8个白色的针孔斑痕。

整整住了18天院,他才算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他的整个左手、左臂、左侧半边身子都蜕了一层皮。没想到,出院后,他没有丝毫休息,立即重返岗位,回到他热爱研究与保护工作中。

为蛇岛蝮颁发“身份证”

生物芯片是国内外用于生物研究的先进技术,被称为给生物颁发“身份证”,通过将生物芯片植入生物体内,进行监测和数据积累,从而计算生物的生命周期、存活年限以及年生长发育等情况,做出其生命周期表。

2014年,保护区管理局准备将这一技术用于蛇类研究,任务交给了王小平和他的科研小组。

根据计划,有500条蛇岛蝮将被植入生物芯片。这再次考验着王小平和同事徒手抓蛇的能力。

采访过程中,记者亲眼目睹了王小平给蛇岛蝮植入芯片的过程。首先,他用一把一尺长的铁钳子捏住蛇头,然后换到手中用大拇指和食指掐住脖子,且要掌握力度,不能松也不能紧,一条完整的蛇岛蝮就拿捏在手中了。

接下来,王小平给蛇做体检,记录蛇的体长、尾长、体重、年龄、有无进食等情况,同时记录其分布环境、GPS定位数据等信息。最后,用注射器将一枚长8毫米、直径0.8毫米、圆柱形状的生物芯片注入到蛇的尾部皮下,消毒后将其放回原地,一个完整的“抓”蛇过程才告完成。

过程看似简单,但实则危险无处不在。王小平娴熟的动作、过硬的心理是通过常年与蛇为伴的生活练出来的。

“通过此项技术,经过10年左右的数据积累,就可以掌握蛇岛蝮的性别比例、不同季节的肥满度指数、喜好的生态环境等指标,从而计算出蛇岛蝮的生命周期、存活年限、年生长发育情况等。”王小平说。

据了解,将生物芯片技术应用到蛇类研究领域,不仅在国内属于首次,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唯一一个。这是由蛇岛蝮独一无二的特性和蛇岛独特的地理优势决定的,蛇岛蝮是旅顺蛇岛独有的单一物种,同时蛇岛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蛇岛蝮一生活动范围固定,半径基本不超过100米,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蛇类活动范围达数十、数百公里。目前,王小平带领的蛇岛科研小组已完成320条蛇岛蝮的生物芯片植入工作。

开设环保讲座,传播保护知识

“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计划。早在2006年,蛇岛老铁山保护区就着手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正式启动。2011年12月,保护区决定重新启动这项工作,并成立蛇岛申报工作小组,由王小平所在的科研组牵头。

然而,准备并非易事,过程困难重重。“条件极其艰苦,对细节要求十分严苛。仅申报的中英文件就长达数百页,涉及方方面面,繁琐而详细。”王小平说。

在王小平的努力下,申报准备工作充分、到位。2013年5月28日,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全国第32个、辽宁唯一一个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成员。对于王小平来说,这一天,终生难忘。

除了份内的工作,在业余时间,王小平总是竭尽所能地传播自然生态保护理念,15年来热忱不减。借助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鸟类环志站,他为旅顺市大中小学生开展过大大小小上百场环保科普知识讲座,传播自然保护区,特别是鸟类、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同时提供保护区实习机会,帮助学生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高超的摄影技术是王小平为人称道的另一项技能。为了让讲座更加生动、形象,王小平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摄影技术,尤其是生物影像拍摄,10年来,拍摄的野生动植物多达1500余种,并通过新媒体方式将精美照片与公众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之美,进而认识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刚刚结束的“蛇岛探秘”主题展览中,王小平做了题为“旅顺鸟类多样性”的精彩讲座,通过一张张由他本人拍摄的鸟类生态摄影作品,介绍了旅顺地区在中国鸟类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并对旅顺地区常见鸟种的辨别特征、保护级别和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杨女士带着7岁的儿子一起来听讲座。她说:“这样一堂鸟类知识科普课,孩子非常爱听,可以极大地激发他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很有教育意义。”

人物简介

王小平现任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信息科科长,曾获“全国环保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荣膺大连市第五届十大环保人物。多年来,致力于保护区的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科普宣传等领域,为大连的“生态明珠”挥洒着青春热血。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