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铭贤石家庄报道 记者从“2023年河北省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工作情况”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河北省对承德市、廊坊市、秦皇岛市等地72个县域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新记录物种181种。
河北省本次调查共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9种;发现河北省新记录物种181种,其中昆虫25种,大型真菌154种,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发现日本雨蛙,在康保县等地记录到沙狐。此外,河北省此次调查还发现疑似新种6种,目前正在开展鉴定。
在2023年对县域的调查中,河北省共组建18个调查组,投入150余人,累计调查样线、样点、样方数量共计7432条(个),拍摄生态系统和各类物种照片10万余张,收集昆虫、大型真菌等标本1.2万余份。通过对72个县域的调查,河北省获得了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和爬行动物、昆虫、维管植物、水生生物和大型真菌等大量数据。
据了解,为摸清全省生物多样性“家底”,自2022年起,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计划利用4至5年时间,在全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这是河北省有史以来最为全面的一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2年,河北省完成了36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塞罕坝机械林场、安固里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2023年,完成了72个县域的调查;2024年,计划对65个县域开展调查;2025年,完成剩余县域调查;2026年,完成总体调查的数据整理和评估报告编写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