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河南 >> 正文

河南鹤壁打造 “人水和谐”的生态样本

Eedu.org.cn 作者:周亚楠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2/18
摘要: 地处华北平原的河南鹤壁,有一条从《诗经》中流淌出来的河流——淇河。


地处华北平原的河南鹤壁,有一条从《诗经》中流淌出来的河流——淇河。

淇河,发源于山西棋子山,入豫后经辉县、林州,在鹤壁淇门注入卫河,全长165公里。其中,淇河鹤壁段长83公里,水皆缥碧,清澈见底,草丰林茂,细浪涓涓,可谓淇河精华之所在。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河南省11次公布全省18个省辖市60条城市河流水质状况,淇河10次排名第一位。

问“淇”哪得清如许?

淇河清清,源自历届鹤壁市委、市政府对淇河保护一以贯之的重视,源自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厚植。近年来,鹤壁市以淇河为依托,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不仅打造了沿淇乡村旅游示范带,留住了看得见的乡愁,还做实了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的大文章,实现了“煤城”向“绿城”的华丽转身。

如今,一座崭新的“绿城”拔地而起,一幅碧水蓝天的画卷已铺陈开来。

千百年来,淇水汤汤,滋养了鹤壁人民,书写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独特的流域文化。

鹤壁人都知道,淇河是一条《诗经》之河。“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淇水滺滺,桧楫松舟”……这些《诗经》中的经典诗句展现了淇河两岸的美好景象。

“淇河是诗河,认识淇河,应从《诗经》入手。”鹤壁市社科联副主席王殿民说。《诗经》中的《邶风》《鄘风》《卫风》反映了淇河流域的风土民情,这些故事的发生地,大致就是现在的鹤壁地区。

自《诗经》起,鹤壁便与淇河紧密相连,成为诗歌发源和传承的重地。历代文人骚客流连卫地(今鹤壁)山水、忘情淇河风光,留下了大量经典诗篇,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李白、杜甫、高适、苏轼等星光熠熠的名字,都曾闪烁在淇河两岸。“算起来,《诗经》中有39篇直接描写了淇河风光,占了‘诗三百’的八分之一,说淇河发源于《诗经》,并不夸张。读过《诗经》才可以感受淇河的独特魅力。”王殿民表示。

诗歌在鹤壁,已经成为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如果说淇河是一条诗歌的河流,那鹤壁便是一座诗歌的城市。

淇河良好的生态风貌,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长久以来,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传承和保护,在市区段长达3公里的淇河岸边,建设了淇水诗苑。

漫步于淇河两岸,不仅能欣赏大自然的生态美景,还能领略淇水诗苑中诗歌长廊的文风墨彩,1500多首佳作以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生动呈现,再现了从《诗经》到明清时期淇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给淇河增添了一份诗情画意,成为一道美丽的文化景观。

2014年,淇河被中国诗歌学会命名为“中国诗河”,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河流,被推向了全国舞台,这也促使鹤壁人民更用心地呵护淇河生态与文化,让鹤壁的母亲河更好地传承下去。

淇水之滨,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隆冬时节,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林茂草丰、杨柳依依。和煦的阳光洒满伸向远方的步道,游人们三两成群、扶老携幼,尽享亲水时光。经过多年的保护建设,这里已成为远离尘嚣、负氧离子丰沛的“天然氧吧”。宜人的景色、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吸引众人前来“打卡”。

作为华北地区少有的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淇河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二类以上标准,境内沿河的两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被称为“北方漓江”。

现如今的淇河树木葱茏,水清如玉,鱼翔浅底,百鸟争鸣,俨然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在这里,生长着维管束植物90科共506种、脊椎动物87科共351种。

据统计,淇河沿岸仅鸟类就有150余种,其中数十种为近几年新发现的,白鹭、鸳鸯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灰鹤沿河可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也频频现身淇河。“这些年,淇河两岸的鸟类越来越丰富,我见到过的就有40多种。美丽的白天鹅也喜欢在这里安家。”1月11日,摄影爱好者赵先生端着手中的相机自豪地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么多鸟儿前来栖息,得益于这里茂盛的植被和优良的水质。

淇河还是河南省鱼类种类最多的河流,已经查明的鱼类就有64种,其中有淇河鲫鱼、鳜鱼、斑鳜等名贵鱼类8种。淇河鲫鱼是淇河的著名特产鱼类,位列《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之首。

更值得一提的是,对水质要求极高、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也常常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淇河上游的盘石头水库中,这种在同一地点长年或每年出现桃花水母的现象更是十分罕见。

洁净的水质、良好的生态,使淇河成为中原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当之无愧的闪亮新星,也成为鹤壁乃至全省的骄傲,为鹤壁市打造生态活力幸福之城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4年,淇河生态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生态环境部共同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7年,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如今,生态优势、环境品牌正在为广大鹤壁群众带来优厚的“绿色福利”——在淇河沿岸,“一河十园”城市滨河景观带及现代元素、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的商务中心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拔地而起,为人们提供了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使鹤壁成为中部地区不可多得的生态园林城市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春看花,夏看叶,秋看果,冬看雪。一年四季,都能在淇河这里找到最美的风景。

到了春季,淇河两岸苍翠欲滴,花香四溢。以“低碳、时尚、全民、健康”为主题的“沐浴春风·徒步淇河”、环淇河自行车赛等活动在这里举行,众多运动爱好者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欣赏生机勃勃的淇河生态美景,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一张蓝图绘到底,美丽淇河干中来

于寻常处见功力,于细微处见真章。淇河能有“北国漓江”的美誉,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得益于鹤壁市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呵护。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鹤壁市就已开始在淇河上游开展植树造林和小流域治理。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持续开展,淇河形成了乔灌草、花篱藤立体配置的沿河绿化带,构建起了堤岸大型乔木、滩涂小乔木灌木、消落区陆生草本植物、河中水生植物共同作用的四级生态栅栏过滤净化系统,起到了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作用,这是淇河常年稳定保持国家二类以上水质的一大诀窍。

进入新世纪,鹤壁市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加强河流执法监管基础上,先后于2003年、2011年两次发布政府令,针对不同功能河段划定三级保护线,明确工作要求,切实加强保护,严禁破坏生态行为。

据了解,2009年鹤壁市就开始实行淇河护河员制度,无论春夏秋冬,淇河两岸总能发现护河员的身影。他们是卫生员,每天奔波在分包河段,捡拾清理岸边垃圾、打捞河面漂浮物;他们是监督员,及时发现和劝阻不文明行为、举报破坏淇河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他们是宣传员,向游客宣传保护淇河的重要性、文明游赏淇河的注意事项,形成了保护母亲河的浓厚氛围。

2015年,在开展淇河沿岸养殖场综合整治工作中,沿河的不少养殖户积极主动配合,自觉搬迁或关闭多家养殖场。2016年,鹤淇电厂输煤管线建设时,原规划设计在许沟温泉河段穿越淇河,为防止温泉泉域受到破坏,市政府组织有关单位现场调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调整规划设计,决定避开许沟温泉泉域进行施工,西移管线近2公里。这样的做法,虽然增加了管线施工距离和投资费用,但有效保护了淇河生态。

2020年,鹤壁市启动了以5G+为引领的智慧淇河管理系统建设,构建了全面感知、实时重现、智慧决策应用场景,示范河段已经建成,正在推进流域全覆盖,实现淇河管理全天候、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淇河保护管理效能,确保淇河全域“长制久清”。

“淇河保护工作做得好,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早’,二是‘实’。”鹤壁市淇河生态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早”是指立法早、行动早。市级人大常委会针对一条河流开展立法,市级政府发布政府令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鹤壁在全省是首例。“早在2002年,我市就成立了淇河保护议事协调机构,在市政府办公室设置了淇河生态保护中心(前身为淇河生态保护建设办公室),统筹、协调、督导沿河县区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淇河生态保护工作。”“实”是指出市委、市政府出实招见实效,将淇河生态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连续多年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相关县区进行以奖代补。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用真劲抓实效,强力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巡河督查制度、监测预警制度、约谈通报制度、项目准入制度等,敢抓敢管。

多年来,由于淇河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吸引了大量客商想来淇河投资开发,但出于对淇河保护的初心,政府宁愿牺牲一时的经济利益,也不愿破坏淇河自然生态。多年来的坚守,换来的是鹤壁生态环境的美誉,是人民群众对美丽淇河的自豪,是市民们对“我家住在淇河边”的更多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以来,鹤壁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全面推进淇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年到淇河调研,安排部署淇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绝不能让母亲河受到伤害!”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在调研淇河生态保护工作时强调,必须持之以恒地把淇河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淇河。

2020年11月28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了《鹤壁市淇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确立了“规划引领、保护优先、属地管理、综合治理”的保护原则,明确了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工作责任,厘清了淇河综合规划与各专业规划间的关系,对于在淇河保护管理区域内严重破坏淇河生态环境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淇河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深化长效治理,让淇河水常清、绿常在、美常驻

作为重要的水源地,鹤壁在淇河沿岸修建水渠、提灌站、水电站等设施,为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的剧增、上游来水减少等原因,一度面临断流的危险,加强对淇河的有效治理迫在眉睫。

为保持淇河生态,近年来鹤壁市对淇河上原有的几处水坝等进行了整修扩容,并建设了盘石头水库和育才坝、花窝坝、高村橡胶坝、鹤淇橡胶坝、京珠橡胶坝等水利工程,在市区河段实施河道防渗减漏,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淇河水量小季节变化大、下渗严重、干旱季节断流等问题,保护了沿河两岸生态,尤其是在市区段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水体景观。

“我市还坚持开展淇河生态绿化和环境修复,对水际岸边、河道荒滩以及目之所及范围内的堤岸荒山分期分批进行生态绿化。”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鹤壁市在淇河新区段长15公里河段规划建设了淇河森林公园、淇水诗苑、淇水乐园、淇河湿地公园、淇河生态园等“一河五园”,在淇河生态风貌带建设了淇奥翠境、淇水樱华等生态主题公园,淇河植物园、淇河南森林生态带等绿化工程正在推进,淇河生态绿化带规模不断扩大,面积达20余万亩,景观品位持续提升。

正是坚持不懈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淇河这条母亲河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永葆生机活力。

多年来,鹤壁市通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厕所革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探索“村分类、乡收集、县(区)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沿淇两岸村庄面貌大为改观,村民们依托淇河良好的自然景观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特色种植,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淇滨区上峪乡桑园村地处淇河上游,村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长期以来,桑园村人受制于传统落后的观念,全村产业结构单一,人口老龄化严重,村民致富门路窄,村集体经济更是薄弱,一度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

桑园村民们依托淇河沿线良好的自然景观,发展乡村旅游业,开设农家乐,早已是沿淇河乡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让自身在旅游发展中实现脱贫,还带动了白龙庙、竹园、纸坊等沿淇河村庄的发展。通过加强淇河保护治理,打造沿淇河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也让淇河成为造福两岸的幸福河。

“目前我市已启动了淇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鹤壁市市长、淇河河长郭浩表示,淇河是鹤壁的母亲河,淇河精神也是鹤壁的宝贵财富,保护好淇河就是守护好鹤壁的绿水青山。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鹤壁市生态环境局在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指导下,立足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制定了淇河城区段“下河游泳、人水和谐”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建成“美丽淇河”,打造海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典范。

今后,鹤壁市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推进淇河保护,做好水文章,打造山水相依、林水相生,城水相融、田水相嵌的全国河湖生态保护的示范典型,展现绿水青山绕、鸟飞鱼跃尽、智水乐山足、戏水亲水欢的淇河盛景,让淇河的生态底色更浓更亮,让淇河文化大放异彩,在“人水和谐”上实现新突破。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