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资讯正文 | ![]() ![]() |
|
||||||||
长江故道天鹅洲白鳍豚最后的乐园? | ||||||||
作者:吕宗恕 资讯来源:汉网-武汉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8 | ||||||||
江豚出水“捉迷藏” 11月的长江,已进枯水期。长江出三峡后,纵横于江汉平原和洞庭平原,经多年河道变迁,形成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河道,也造就了石首段的天鹅洲长江故道。这块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湿地土地肥沃,为众多物种繁衍生息提供了栖息场所,其中珍稀物种白鳍豚常在此逗留。 昨日上午,记者一行乘船进入天鹅洲白鳍豚保护区水域,去看生活在这里的江豚。顺着长江下行方向前行40分钟,到达江豚常出现的水域。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主任胡良慧吩咐船手关闭引擎,所有人站在甲板上静候。“看,江豚!”有人大喊起来,但立即遭到水生所张先锋博士制止,“小声点,不要吓着江豚!”一群江豚在船头前方50米开外的水域一齐跃出水面,它们一会在船头左前方跃起,一会又出现在右前方。曾多次到天鹅洲考察,并对白鳍豚颇有研究的张先锋博士说,江豚在和大家捉迷藏,其实江豚和白鳍豚一样,智商颇高,甚至接近人类。 误捕、围坝威胁豚类 无论是白鳍豚还是江豚,都面临着过度捕捞、水体污染、航运、水闸、堤坝建设的威胁。1957年建造新安江水电站后,富春江中的白鳍豚消失了;1970年开始兴建葛洲坝水电站,从此在宜昌江段也见不到白鳍豚的踪影。尽管渔民历来不主动捕杀白鳍豚,但误捕、误杀时有发生。据对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误捕的60头白鳍豚分析,其中48.5%被鱼钩致死。长江中机动船的螺旋桨也会对白鳍豚、江豚造成致命威胁,特别在长江下游,致死率高达32.2%。中国物种信息系统曾介绍,1974年初一次疏浚航道爆破礁石时,5头白鳍豚被炸死。虽属偶然,但作为教训,今后整治航道时,务必确保事先驱走爆破区附近的白鳍豚。 天鹅洲故道已成江豚生存乐园 长江故道天鹅洲现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呵护着两种珍惜物种白鳍豚和麋鹿。8年前,这片水域曾是长江主河道,当地政府为了开垦和防洪需要,截弯取直,在这里修建了堤坝,从此天鹅洲失去了与长江干道生态和水文联系。成立国家级白鳍豚保护区后,这里慢慢被重视起来。1995年12月19日,一头体长2.29米的雌性白鳍豚在石首市北门江段被捕获后,安全移入了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区建立以来的第一头白鳍豚。此前,WWF汇丰银行长江项目与合作伙伴已启动了天鹅洲和长江相连的水闸调度系统,如今天鹅洲故道和外长江息息相连,水质也优良,适合豚类生存。胡良慧说,天鹅洲白鳍豚保护区里放养的江豚已繁殖了后代,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已是江豚繁衍生息的家园。特派记者吕宗恕发自洪湖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中外科学家联合在长江流域寻 长江名贵经济鱼类鲥鱼趋于灭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长江将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人工 湖南岳阳砷污染肇事者已刑拘 雪花啤酒勇闯天涯———探源 保护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人工繁 长江处于“亚健康”状态 每年 “长江黄河环保接力棒”项目 江苏设立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