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环保活动 >> 正文

中外科学家联合在长江流域寻找最后白鳍豚

Eedu.org.cn 作者:沈翀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7

6日,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6个国家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开始在长江流域搜寻被称为“水中熊猫”的白鳍豚,以评估这种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的种群现状以及它们的栖息地情况。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介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白鳍豚被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流域所独有。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白鳍豚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明显下降。上世纪80年代初,长江中约有400头白鳍豚;90年代初,数量下降到150头以下。

1997年到1999年农业部曾连续3年组织过对白鳍豚进行大规模的监测行动,当时确认白鳍豚的数量已低于百头。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何建湘说,由于此后搜索寻找白鳍豚的工作一直没有全面展开,现在已无从确认白鳍豚的数量,可能还在下降。

截至目前最后一次有人亲眼目睹过白鳍豚的身影是在今年4月,中科院水生所的科学家们估计长江流域白鳍豚数量已不到50头。王丁博士说,近10年人类对长江的开发和利用加剧,这条河流能否继续承载白鳍豚的生存和繁衍令人怀疑。

他说,为此急需进行一次流域性大规模科考行动,了解白鳍豚的资源现状和分布状况,为政府和有关科研机构保护白鳍豚提供基础性的科学数据。同时,考察也将关注同样处于濒危边缘的江豚的生活状况。

考察活动的主要发起人瑞士白鳍豚保护基金会主席奥古斯特。夫鲁格介绍,参加考察的科学家25人,其中外方专家13人,他们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考察首次全面引入了声学方法,并选择在长江的枯水期11月份,豚类在这时候都集中到较窄的河道,结果的精确度与可信度将大大提高。

从行程上看考察活动覆盖了白鳍豚的所有历史分布江段,二艘科考船6日从武汉百威码头出发,上行至宜昌,然后掉头往下游,直达上海。预计考察历时45天左右,行程约3336千米。

王丁说,这次考察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白鳍豚和江豚的保护,更是对整个长江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因为白鳍豚、江豚等长江淡水豚处于生物链的最末端,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指标。

记者了解到,以中科院水生所为首的中外科学家从1986年就开始一系列的白鳍豚和江豚保护工作,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研究。根据科学家的建议,中国政府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了6个不同级别的保护区。1980年至2002年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成活的白鳍豚“淇淇”曾在水生所内生活了约22年。新华网武汉11月6日电(记者沈翀)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