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资讯正文 | ![]() ![]() |
|
||||||||
放流长江的"中华鲟女王"状态良好开始游向大海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全安华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9 | ||||||||
4月22日,大型中华鲟放流活动在湖北宜昌樱桃园码头举行。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中新社荆州四月二十八日电(记者全安华)经过研究人员一周的监测,上周放流的两尾野生中华鲟目前已适应了长江生态环境,开始顺着长江向下游的大海溯游,身体状态良好。 今日下午,长江水产所研究所在荆州召开媒体记者见面会,通报四月二十二日放流的中华鲟目前在长江中的生存状况。 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介绍,当日放流的五万余尾中华鲟中,研究人员除在两尾成年野生中华鲟的身体上均装有声呐装置外,另有五尾人工养殖的十龄中华鲟也装有此装置。一周来,研究人员通过接收装置,捕捉到中华鲟放流后在长江里的生存状况,并出动快艇在江面上进行跟踪观测。 危起伟说,经过声纳监测,两尾从北京疗养康复后的野生中华鲟在放流后,经数天的徘徊,目前完成了对自然水域环境的适应,均已开始向下游作降河洄游,迁徙速度较此前明显加快。有“中华鲟女王”之称的中华鲟野生一号在放流水域短暂适应后,主动上溯到宜昌水域重游故地。监测表明,野生一号在宜昌水域逗留了四天,二十七日开始作降河洄游,以每小时十公里向大海迁徙。于二十七日顺利通过江陵监测站。而另一尾体重一百六十公斤的雄性中华鲟野生二号在放流后即奔向大海。二十六日已经穿过武汉军山站。 危起伟表示,另外五尾人工养殖的十龄中华鲟目前仍在宜昌和荆州间水域活动,迁移距离一百六十公里,还没有游向大海的迹象。研究人员将继续对这些鲟鱼进行连续三年的跟踪研究,直至鲟鱼身上的声呐装置工作寿命结束。 危起伟认为,目前长江水质整体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一直维持在三类水质,对于中华鲟来说,这样水质对其影响并不是致命的,更重要是航运和挖沙对中华鲟的伤害。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贵州首划生态功能区保障长江 长江正面临着四大问题困扰 开 不能再100%开发长江 水利部长汪恕诚称长江开发度 首份长江保护发展报告发布 四 江、湖阻隔成为长江生物多样 汪恕诚:建设生态洞庭 共创浩 水质不断恶化污染达600公里 保卫洞庭湖,还长江一颗健康 鄱阳湖出现罕见长江江豚群落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