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呼和浩特5月29日消息(记者阿都钦 通讯员闫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多渠道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目前己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珍稀物种的保护区。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既是松嫩平原与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和天然分界线,又是嫩江和额尔古纳水系的重要发源地。这里具有我国独有的原生性寒温带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多种过渡的生态类型,是许多重要的物种的繁育和繁殖生息地。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总量虽然实现了双增长,但森林资源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许多物种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从2003年开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加快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步伐,先后成立了11处两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管辖面积达140.6万公顷,涵盖原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特殊火山地貌景观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自然保护区。同时开展了对濒危物种调查研究,开展原麝种群监测、鹿科动物的人工繁育研究。各保护区按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法实施细则》等法规,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实行三区划分,对核心区、缓冲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为珍稀物种的生存和保护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珍稀物种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