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资讯正文 | ![]() ![]() |
|
||||||||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全国有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 ||||||||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2 | ||||||||
我国农业用水在经过了大规模的增长后,基本上维持在4000多亿立方米的用水规模,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85%下降到2004年的65%。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基本保障了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50多年来,全国兴建了8.5万座水库,总蓄水能力达5000多亿立方米,兴建引水工程100多万项,引水闸3万多座,提水工程40多万处,形成年供水能力5800亿立方米。 但是,我国缺水问题一直存在,越来越突出。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 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大量挤占生态和环境用水,实际上是靠牺牲生态和环境用水来维持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全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区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数量已从80年代初的56个发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区面积从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引起地面下沉、水质变硬、海水倒灌等严重生态问题。 记者:情况十分严重,我们身处的生存环境真是不容乐观呀! 汪恕诚:我国水资源基础条件较差,这是事实。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这也不能回避。 农业用水效率方面,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如以色列)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公斤。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以色列的灌溉面积全部采用微灌和喷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7~0.8之间。 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比较落后,用水效率较低。我国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8倍。我国200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96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65%。国外发达国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一般在5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在80%~85%以上。 生活用水方面,公众节水意识有待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此外,我国海水利用和再生水利用水平较低。 记者:我国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还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汪恕诚: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节水型社会,这是一个新的理念,请介绍一下它的特征? 汪恕诚: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要看到,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 记者: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汪恕诚:建设节水型社会,简单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晰初始水权。明晰初始水权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基础。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通过水权初始化而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通常,水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权包括水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在我国,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通过某种方式将水的使用权赋予给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因此,我们所讲的水权是狭义的水权,也就是水的使用权。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四川就南水北调调水量及赔偿 注重对河流的科学治理着力改 开发地下空间:我国城市发展 新京报:我们需要怎样的“城 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 40个城市缺水率达40% 城市土地启动“空间管制” 缺水城市沧州的节水细节 城市大气污染突出 39.7%城市 取水超江河承受能力广州今后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